秦腔名家李正敏

时间:2022-12-06 14:25:31 阅读:
李正敏先生是享誉秦坛的名角儿。早在1935年,李先生应上海百代唱片公司之邀录制八张秦腔唱片,“秦腔正宗”的美称享誉全国。那时,他不过是一个20岁的新秀。

当然,八张秦腔唱片只是借助当时的新鲜事物将先生的声音存留下来,比起剧场的演出,助于推广,也成为当时好家们闲暇得以回味的珍宝。唱片的发行,于先生而言算是锦上添花,因为在这以前,他俨然已是古城西安秦腔舞台上的一颗新星了,受到了各界的关注。

甚是遗憾,作为一个年轻的秦腔爱好者,自己所生长的年月无法现场聆听先生的演唱,更无法见证被很多人所称赞的这个剧种曾经的繁盛。所幸,先生同他那个时代的一些前辈还有录音资料的流传,虽无法展现其舞台艺术的全貌,依然能感受到曾经的音韵;存留资料年代久远,虽有些含糊,但比起那些如流星划过秦坛却难觅其声的演员,先生无疑又是一个幸运者。

成长环境的影响,自幼对秦腔便产生浓厚兴趣。但对于先生的戏,并不是一开始便能感触其魅力。与时下最为推崇的嗓音条件、最为流行的演唱方式相比,先生的唱显得格格不入,少了清脆明亮的歌唱,也没有高低音域的自由穿梭。若没有突然间那一瞬的触动,自己可能也无法对敏腔产生感情,而且伴随时间推移,情感愈发浓烈。

一次,电视荧屏上播出先生与田德年、刘易平录音版本的秦腔经典《二进宫》音配像,演员唱至后半部分的“快二六”对唱,明快节奏却字如珠玑,不免让我有些提神,其中李艳妃唱至“你不念本后太子,你念早死的老王”,“太子”拖音戛然而止,随之是细腻的哭腔,旋律快速行进,一声念白“皇兄”,我内心惊讶,戏还可以这样唱?那时候没多少理解,只是觉得自然好听罢了,从此以后,便对先生的戏多了关注,多了痴爱。

人们把先生的声腔艺术称之为“敏腔”,也无疑是秦腔旦角领域的里程碑。先生艺术成长的时代是一个动荡的年代,社会环境正在变革,各个领域的人们逐渐开始反思、改变原先的事务格局。二十世纪初期,易俗社率先将秦腔引入城市剧场,随之而来便是剧场演出在西安的日益兴盛,观众欣赏戏曲的角度自然也发生了一些变化。大多演员们开始寻求新的演唱、表演方式,以适应剧场观众的需求。逐渐,与原先在乡间庙台演出相比,演唱时就少了一些“冲劲儿”,多了一些“俏劲儿”。当然,称其艺术风格为“敏腔”,并不是像后来一些人所谈到的先生在台上演戏就是单纯的唱,表演极少,甚至有人说先生就是双手捂肚一味只有唱,这些说法显然是站不住脚的。部分老前辈回忆,五十年代看到他为数不多的一些演出是很讲究的。

后来广播节目的机缘,采访过先生的弟子李凤云,她上世纪六十年代初开始跟随先生学艺,曾经谈及排练秦腔《探窑》一折,先生用两把小木椅的椅背架起一个木板,把此作为窑门,亲自示范王宝钏进出窑门的动作。李凤云至今依然印象深刻,“先生当时四十多岁,表面上看着比一般人稍微讲究一些,再没啥区别,但做这些动作时那个柔美,我当时真的看呆了,练了几年,但总觉得不如他的漂亮……”说到这,至于“敏腔”而不是“敏派”,只能说他的唱腔光环太过耀眼,以至于人们可以忘却其他的美,单靠这声腔足以沉醉,仔细品味。
李正敏早期演出剧照,1933年拍摄

“敏腔”在当时就是极为突出的“新腔”。这个“新”,个人认为,主演突显在三个字,净、俏、美。净,净化演唱风格,使唱腔干净。在原先的演唱方法中,演员经常在拖腔中垫入“哪咦呀哈”这类虚字,使得唱腔过于累赘,先生与之前的演员相比有所删减,并非完全剔除,部分拖腔中予以保留和升华,反而成为唱腔中的一大特色。俏,自然是唱腔的俏皮灵动。先生在演唱中结合自身的嗓音条件,巧妙地避开唱腔中的高音部分,突出吐字,在演唱节奏上更为灵活多变,看似声断实则气连,顿、闪、甩在拖腔中的使用,使他的唱耐人寻味,也多了一份灵动和活力。美,是任何艺术都在追求的目标,先生的演唱,腔美、情美、意美。当然,何为美?这与演员自身的艺术修养有极大关系,作为一名旦角演员,李先生在舞台上大多塑造的都是温柔贤淑、端庄大方的古典女性。因此,在他的唱腔中更加注重以声传情、以腔达意,但又根据所演人物在细节上加以区分,含蓄、柔情、悲苦皆为美,他刻画的角色大都被当时人们所认可、乐道,成为秦腔舞台上的典范之作,也成为他骄人的艺术成就。
秦腔《五典坡》李正敏饰演王宝钏

“百名秦腔演员唱腔集锦”首段就是李先生的《探窑》“母亲请坐容儿禀”一段,出自秦腔传统剧目《五典坡》,这也是他最具代表的作品。与出自同一出剧目的“老娘不必泪纷纷”一段唱相比,这段唱的传唱度远不能及。上世纪五十年代,剧作家袁允中对《五典坡》进行改编,伴随秦腔名家肖玉玲演唱的“老娘请坐听儿言”一段的流行,民间称“老探窑”的敏腔版本几乎无人问津,但这丝毫没有减退它的魅力,只是暂时被掩埋。

在这段长达四十八句的唱段中,从第二句慢板开始到“身染疾病”的板式转换,不到六句唱词,占用了整个唱段时长的三分之一,拿捏、把控尤为重要。染病寒窑的王宝钏一见母亲,心中多年的愁肠自然要对母亲娓娓道来,详尽的的叙述中,加之母女间真挚的情感,这种来之不易的倾诉来自王宝钏内心深处多重的情意,此时此刻,无论是王宝钏还是演唱者,这份韵律要情真意切。对母亲讲述着自己的经历,更是她对自己过往的又一次回顾,唱词中的一切仿佛都在腔调里重现。拖腔时而悠长婉转,有时则戛然而止,对平郎跨越身份、深情的爱意,对父亲、魏虎嫌贫爱富、嫉妒贤能的愤恨,每个字,如珍珠落盘,掷地有声。

《三击掌》《别窑》《赶坡》等其他重点场次,虽然资料的录制时间不尽相同,三十年代上海百代公司录制的唱段、五六十年代电台的全折录音嗓音条件虽然有所改变,但先生的王宝钏,柔情处细腻,坚定处刚毅,病态却不失优雅,真情却依然坚贞。先生的王宝钏,身份感在演唱细节中一下子就都有了。王宝钏的身份感和艺术形象绝不是自我的标榜,而是让观众在谈笑中感知。在此,且不说王宝钏这个故事的可信度有多少,但流传至今最大的原因就是这部戏的“平民性”,先生的王宝钏源自民间视角,却气质高贵难以逾越。

区别与王宝钏的高贵,《河湾洗衣》经先生的演绎更具悲情。《河湾洗衣》又叫《女祭灵》,在西北地区民间极为流行,更是一些纪念演出的必演曲目。逝去母亲的民女田赛花在周期之日祭拜高堂,想起母亲离世后自己的种种境况,如泣如诉。在整个演唱中,苦音尖板、苦音二六、苦音二导板、滚白、苦音塌板等多种秦腔板式的运用,加之先生的独特处理,成为不可多得的经典。特别是唱至“老娘赴幽台,丢下了女裙钗,父打柴未回来,娘啊娘啊,实可怜……”一改正常的演唱速度和方式,打破秦腔词句的规矩与格律,吸纳其他剧种的演唱风格,词句与音乐的完美配合,“娘啊娘啊”伴随旋律的起伏一唱三叹,更加突出主人公对亲人的哀思与痛悼。主人公行到田间,当看到远处的渔翁,主人公唱着看着,看着说着,音乐上又是突破常规,近乎说唱,“转回还”的拖音中两个虚字的反复更是点睛之腔,缠绵悱恻,尤为动人。词中的一切舞台上虽未出现,但通过田赛花的唱,通过先生的腔,整个景致便仿佛灵动的活跃在舞台上。这种灵动,自然少不了演奏者的魅力。板胡作为秦腔的主奏乐器,在演唱中至关重要,秦腔班胡演奏家荆生彦与李先生自20世纪30年代就开始合作,二人的合作相得益彰,板胡与唱腔配合极为默契。加之二位大家共有的开拓精神,广泛吸收其他艺术的优长,对秦腔音乐大幅度改革,不断优化,使秦腔的唱腔艺术有了极大飞跃,也互相铸造了二人的艺术成就。
左起王东生、李正敏、荆生彦

细数先生的演出剧目、留下的演出资料,大多是苦情戏。这与地域文化有很大关系,秦腔诞生于西北,古时,自然环境恶劣,战争苦难不断,因此,西北人刚毅坚韧,奋起抗争;当然,内心也蕴藏凄凉和悲苦。发源于民间的秦腔,“苦音”就成为极为重要的腔调。与民间的诸多艺人一样,先生出身贫寒,难以度日才入城学艺。解放前,虽成名甚早,学艺时的艰辛、成名后的漂泊,无不印刻着先生的悲苦。解放后,进入戏曲剧院,舞台已成过往,他将更多精力投入到后辈人才的提携以及秦腔的发展。后来秦腔舞台的多位旦角名流都曾受到先生的悉心指教,日后伴随秦腔红极大江南北的《游西湖》《赵氏孤儿》等剧目无不含有先生的心血。一九七三年,李先生辞世,终年五十八岁。先生的身后事,与他的艺术地位和贡献是不相般配的,风格传承、追忆纪念,似乎与先生的腔调一样,也有些许悲情。

幸运的是,真正的艺术是永恒的,先生的名字以及他的腔调光彩依旧。每逢节目中播出先生的唱段,老少戏迷自发回味秦声秦韵中的无尽魅力,作为一名与先生从未谋面却无比敬慕的晚辈,愿先生艺术光辉与敏腔情韵永存!

猜你喜欢

秦腔折子戏《花亭相会》、《三对面》等精彩的节目轮番上演。演员们用专业的唱腔、娴熟的舞台表演以及铿锵的锣鼓伴奏,将现场气氛一次次推向高潮,台上演员们深情演绎,激情满满,台下观众们看得津津有味。...

浙江商贸城二楼秦腔演出通知

为答谢新老客户长期以来的支持与厚爱,同时2024年样板间开始征集,多乐装饰 欧铂丽全案定制特邀请古冀城渭北秦声秦韵自乐班及社会各界秦腔爱好者激情助兴,欢迎广大戏迷朋友们前来观看!...

陕西省西安易俗社秦腔剧团来沙湾市交流演出

国家一级演员惠敏莉、陈超武等领衔上阵,为广大观众带来了经典传统武戏《水淹泗州》,折子戏《看女》《三对面》《表花》《昭君出塞》等多个经典剧目,演员们生动的表演、扎实的唱功、细腻的情感和娴熟完美的动作紧紧地扣住了观众的心弦,赢得了观众的阵阵掌声。不少观众或伴随节奏清唱,或拿出手机记录精彩瞬间。...

10月24日四川大剧院演出秦腔《王贵与李香香》

​​​​​​​秦腔《王贵与李香香》是一部风格迥异的西部民俗风情剧,创作者大胆采用了唱诗班的形式来唱出诗中讲述的故事,而人物关系和故事细节则用秦腔去体现,融陕北民歌“信天游”及民族特色的“花儿”为一体在新诗的韵味中体现出民族化和大众化的秦腔特色宁夏秦腔“三部曲”各具特色。...
8月5日晚场演出大型秦腔传统剧目《忠保国》,8月6日晚场演出大型秦腔传统剧目《赵氏孤儿》。
...

彬州市剧协开展“庆八一建军节”秦腔演唱会

此次秦腔演唱会进一步激发了群众的爱国拥军热情,营造了浓厚的节日氛围,同时丰富了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让大家领略了戏曲文化的魅力。...
近日,由城关镇西城社区牵头,西城社区秦腔演唱队组织开展的“我们的中国梦 文化进万家”文明实践活动暨2023年秦腔纳凉演唱活动,分别在辖区内东紫花城、南郡新城广场成功举办。...

洛南剧团秦腔现代剧《西京故事》在商洛剧院演出

本次演出的大型秦腔现代剧《西京故事》,讲述了一个农民家庭的家长——罗天福如何供给两个孩子上大学,并教导他们在城市如何自强不息、努力实现梦想的过程,艺术地再现了农民工的生活现状与城市融合过程中出现的新矛盾、新问题。...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