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腔现代剧《生命的绿洲》首轮演出获赞
时间:2023-06-09 13:21:30 阅读: 次 作者:陕西省戏曲研究院
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在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考察,主持召开加强荒漠化综合防治和推进“三北”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加强荒漠化综合防治,深入推进“三北”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事关我国生态安全、事关强国建设、事关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崇高事业。要勇担使命、不畏艰辛、久久为功,努力创造新时代中国防沙治沙新奇迹,把祖国北疆这道万里绿色屏障构筑得更加牢固,在建设美丽中国上取得更大成就。
陕西省戏曲研究院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将生态安全问题纳入文艺创作主题,近日推出了“荒漠化防治”题材的秦腔现代剧《生命的绿洲》。该剧以几十年来耕耘在毛乌素沙漠上的诸多“治沙英雄”为原型,讲述了在党的领导下,一批治沙英雄靠着锲而不舍、坚韧不拔、生生不息的民族精神,靠着人性中最闪亮的一抹光,创造了毛乌素沙漠从“千年沙漠”到“万里绿洲”的人类生态奇迹的故事。用戏曲艺术讲述“三北”故事,弘扬“三北”精神,助力生态安全事业,《生命的绿洲》首轮演出中获得赞誉。
专家谈
王小康,原省文化厅副厅长、剧作家
《生命的绿洲》讲述的是一个为走可持续发展道路而不懈奋斗的中国故事。除了主题意义重大外,其成功还体现在主要人物的塑造上。李梅扮演的何玉芳,人物塑造非常丰满动人,经过重重困难挫折,仍然坚韧不拔、坚定不移地朝着实现绿色梦而不懈奋斗。该剧采用了“闪回”的形式为展现三十年的内容服务,写人与自然斗争,人与内心斗争,人与人的斗争,整个戏剧感情饱满和浓烈,具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另外,该剧的音乐创作守正创新,非常成功地将秦腔与陕北民歌进行有机结合,令人耳目一新。
孙豹隐 ,原省文化厅副厅长、文艺评论家
陕西作为黄河流域的重要省份,用秦腔这个西北影响最大的剧种,以治沙的故事讲述生态文明建设这个宏大主题,《生命的绿洲》的推出恰逢其时,着眼于大历史观、大时代观,是当下现实题材和秦腔革新题材的一个非常好的戏。该剧传统而不陈旧,创新而不突兀,立足秦腔本体,借用现代艺术手法积极进行创新,二度创作能够借助于剧本设置的桥段和情节的延伸对剧中人物的内心进行深度开掘。比如音乐,除了秦腔的音乐外,还有陕北民歌等运用得很恰当;在结构上,运用穿插叙事和意识流的手法,进行多时空展现;舞美创新多媒体运用,演员表演到位,为戏增色不少。
冀福记 ,易俗社原社长、剧作家
《生命的绿洲》在人物塑造上突破了过去的路子,把秦腔艺术和陕北民歌、当代音乐元素融合一体,结合时代的审美理念和新的艺术元素塑造当代劳模,展示民族精神。戏是生命的绿洲,实际上是绿洲的苦愁,这种苦愁和苦衷用大秦之腔表现秦人战天斗地、不畏艰难的声韵,显示了秦腔的艺术魅力,呈现出不可取代的艺术效果。李梅的表演、唱腔与人物融合在一起,塑造了真实感人的艺术形象。
丁科民,省艺术研究院原院长、文艺评论家
《生命的绿洲》以生态文明建设为主题,甚至可以被看做是国际题材、人类题材,意义毋庸置疑。其艺术特点主要体现为六个方面的“结合”与创新。一是,主题思想上,治沙精神与人生况味的有机结合;二是,戏剧结构上,历史与现实的有机结合;三是,表现手法上,写实与写意有机结合;四是,舞台呈现上,歌剧与戏曲的有机结合;五是,表现技法上,现实题材的表现手法跟戏曲程式很好的结合;六是,文化元素上,秦腔艺术和陕北文化有机融合。
仵 埂,西安音乐学院教授、文艺评论家
《生命的绿洲》是涉及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题材。这虽然是有关“治沙”的老题材,但是却有了新的表达。剧中有许多地方令人眼前一亮,能够从人物情境出发和展开情感,情绪饱满,极具冲击力。剧目从人的情感领域中开掘人物和治沙的关系,展现人物此刻情境下的心理真实,将人和自然的关系转化为人和人的关系、人的情感关系的冲突,非常好。另外,演员的表演值得称赞,各位主演自不必说,即便是曹双怀这样只有几句念白的小人物,通过艺术家的眼神、动作的表达,一个老谋深算的形象就鲜明地立在眼前。
杨立川 ,西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文艺评论家
陕西省戏曲研究院创排秦腔现代戏《生命的绿洲》。以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为基本方法,写意与写实、现实与理想、家庭与社会、小我与大我相结合。就艺术追求而言,注意到“返本”(继承传统),更重视“开新”,表现出更强的“新杂剧”气象。
穆海亮 ,陕西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文艺评论家
《生命的绿洲》有独特价值,在于从旧题材中开掘出新的深邃的意蕴,是一曲治沙的赞歌,更是生命的悲歌,还是人性的壮歌。《生命的绿洲》最大意义不在治沙表面,而是通过防风固沙植树造林外部事件,深入到对生命价值的探寻和人性意义的讨论,是人在治沙过程中呈现出生命的气象,以及这种生命气象背后触及人性的力量。有以下三个方面值得称道:一是人物塑造和情节编织方面直面矛盾,让主人公在重重困境中做出抉择,外部考验投射到人物灵魂深处。二是,过去和现在双线交织的方式,两条线索并行不悖,交叉互进,发挥了悬念设置、对比强化、冲突模式互补、舞台呈现增强等多重功能。三是,秦腔和民歌之间的融合比较恰当,群舞表现风沙肆虐,少女轻盈表现小天鹅等新的舞台语汇和秦腔传统程式结合恰当。
摄影:张静
陕西省戏曲研究院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将生态安全问题纳入文艺创作主题,近日推出了“荒漠化防治”题材的秦腔现代剧《生命的绿洲》。该剧以几十年来耕耘在毛乌素沙漠上的诸多“治沙英雄”为原型,讲述了在党的领导下,一批治沙英雄靠着锲而不舍、坚韧不拔、生生不息的民族精神,靠着人性中最闪亮的一抹光,创造了毛乌素沙漠从“千年沙漠”到“万里绿洲”的人类生态奇迹的故事。用戏曲艺术讲述“三北”故事,弘扬“三北”精神,助力生态安全事业,《生命的绿洲》首轮演出中获得赞誉。

王小康,原省文化厅副厅长、剧作家
《生命的绿洲》讲述的是一个为走可持续发展道路而不懈奋斗的中国故事。除了主题意义重大外,其成功还体现在主要人物的塑造上。李梅扮演的何玉芳,人物塑造非常丰满动人,经过重重困难挫折,仍然坚韧不拔、坚定不移地朝着实现绿色梦而不懈奋斗。该剧采用了“闪回”的形式为展现三十年的内容服务,写人与自然斗争,人与内心斗争,人与人的斗争,整个戏剧感情饱满和浓烈,具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另外,该剧的音乐创作守正创新,非常成功地将秦腔与陕北民歌进行有机结合,令人耳目一新。
孙豹隐 ,原省文化厅副厅长、文艺评论家
陕西作为黄河流域的重要省份,用秦腔这个西北影响最大的剧种,以治沙的故事讲述生态文明建设这个宏大主题,《生命的绿洲》的推出恰逢其时,着眼于大历史观、大时代观,是当下现实题材和秦腔革新题材的一个非常好的戏。该剧传统而不陈旧,创新而不突兀,立足秦腔本体,借用现代艺术手法积极进行创新,二度创作能够借助于剧本设置的桥段和情节的延伸对剧中人物的内心进行深度开掘。比如音乐,除了秦腔的音乐外,还有陕北民歌等运用得很恰当;在结构上,运用穿插叙事和意识流的手法,进行多时空展现;舞美创新多媒体运用,演员表演到位,为戏增色不少。
冀福记 ,易俗社原社长、剧作家
《生命的绿洲》在人物塑造上突破了过去的路子,把秦腔艺术和陕北民歌、当代音乐元素融合一体,结合时代的审美理念和新的艺术元素塑造当代劳模,展示民族精神。戏是生命的绿洲,实际上是绿洲的苦愁,这种苦愁和苦衷用大秦之腔表现秦人战天斗地、不畏艰难的声韵,显示了秦腔的艺术魅力,呈现出不可取代的艺术效果。李梅的表演、唱腔与人物融合在一起,塑造了真实感人的艺术形象。
丁科民,省艺术研究院原院长、文艺评论家
《生命的绿洲》以生态文明建设为主题,甚至可以被看做是国际题材、人类题材,意义毋庸置疑。其艺术特点主要体现为六个方面的“结合”与创新。一是,主题思想上,治沙精神与人生况味的有机结合;二是,戏剧结构上,历史与现实的有机结合;三是,表现手法上,写实与写意有机结合;四是,舞台呈现上,歌剧与戏曲的有机结合;五是,表现技法上,现实题材的表现手法跟戏曲程式很好的结合;六是,文化元素上,秦腔艺术和陕北文化有机融合。

《生命的绿洲》是涉及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题材。这虽然是有关“治沙”的老题材,但是却有了新的表达。剧中有许多地方令人眼前一亮,能够从人物情境出发和展开情感,情绪饱满,极具冲击力。剧目从人的情感领域中开掘人物和治沙的关系,展现人物此刻情境下的心理真实,将人和自然的关系转化为人和人的关系、人的情感关系的冲突,非常好。另外,演员的表演值得称赞,各位主演自不必说,即便是曹双怀这样只有几句念白的小人物,通过艺术家的眼神、动作的表达,一个老谋深算的形象就鲜明地立在眼前。
杨立川 ,西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文艺评论家
陕西省戏曲研究院创排秦腔现代戏《生命的绿洲》。以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为基本方法,写意与写实、现实与理想、家庭与社会、小我与大我相结合。就艺术追求而言,注意到“返本”(继承传统),更重视“开新”,表现出更强的“新杂剧”气象。
穆海亮 ,陕西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文艺评论家
《生命的绿洲》有独特价值,在于从旧题材中开掘出新的深邃的意蕴,是一曲治沙的赞歌,更是生命的悲歌,还是人性的壮歌。《生命的绿洲》最大意义不在治沙表面,而是通过防风固沙植树造林外部事件,深入到对生命价值的探寻和人性意义的讨论,是人在治沙过程中呈现出生命的气象,以及这种生命气象背后触及人性的力量。有以下三个方面值得称道:一是人物塑造和情节编织方面直面矛盾,让主人公在重重困境中做出抉择,外部考验投射到人物灵魂深处。二是,过去和现在双线交织的方式,两条线索并行不悖,交叉互进,发挥了悬念设置、对比强化、冲突模式互补、舞台呈现增强等多重功能。三是,秦腔和民歌之间的融合比较恰当,群舞表现风沙肆虐,少女轻盈表现小天鹅等新的舞台语汇和秦腔传统程式结合恰当。
摄影:张静

猜你喜欢
2025年1月16日晚场演出经典传统剧《双官诰》,2025年1月17日午场演出经典传统剧《下河东》...
《卧虎令》的首演之夜,陕西省戏曲研究院携手文北一社区共同开展了“戏曲传情润民心·人文碑林绘新篇”慰问环卫工人专场演出活动。临近春节,为那些默默坚守在城市清洁一线的环卫工人们送上精神文化的暖心礼。...
正月初三(1月31日)起至正月初六(2月3日),西演·青年团与齐爱云、张涛、窦凤琴、王新仓、屈巧哲五位梅花奖得主合作将在宝鸡大剧院精彩开唱,带来《焚香记》《双官诰》《周仁回府》《清风亭》四部本戏。...
此次“烟火兰州 秦腔贺岁”安万秦腔剧团新春演出将于2025年1月8日、9日、10日在万达茂2号门前广场(兰州市七里河区南滨河西路3499号)隆重上演。演出为期三天,每天分为11:00-15:00和15:30-19:00两个演出时段,为广大兰州市民送上《大升官》《铡美案》《烙碗记》《生死牌》《火焰驹》等经典秦腔剧目...
1月3日,2024年陕西省艺术创作资助项目&传播交流推广资助项目,大型秦腔现代戏《根据地》全国巡演在铜川大剧院圆满落幕。从秋到冬,近70人团队,日夜兼程跨越万里,从陕西出发,走进广西、江西、贵州、四川、甘肃6个省10个市,10场巡演遇见各地观众两万余人次,将秦腔的慷慨激昂播撒到了全国各地。观众热烈反馈,为精彩的当代演绎喝彩。...
岷县秦腔协会会员 马玉芳:秦腔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艺术价值,“金蛇献瑞 国韵迎春”2025年岷县第五届秦腔艺术展演,不但丰富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还让更多人感受到了传统的文化魅力。第五届秦腔艺术展演,让广大戏迷们真正过了一把戏瘾,喜气洋洋迎新年,观众们沉浸在秦声秦韵中,也跟着台上演员唱起那些脍炙人口的曲调,感受秦腔魅力。...
《双官诰》是秦腔传统经典名剧,讲述了明代中州儒生薛子约因家室不和,前往苏州访友。途中行医救了王文,并收其为徒。圣上病重,薛子约因医治圣上有功,官封御史,后被派往边关救治士兵十余载。薛次妻刘千金生子乙哥,与人偷情行欢,被三娘王春娥发现,反诬三娘不良。...
一颦一笑一回眸,一悲一喜一甩袖。伴随着铿锵的锣鼓和悠扬的琴弦声,《二进宫》、《柜中缘》、《探窑》等经典唱段精彩上演,舞台上,演员们个个精神饱满、扮相靓丽、唱功深厚,将戏曲中的人物性格刻画得淋漓尽致;舞台下,市民们看得津津有味、如痴如醉,掌声、喝彩声连成一片。...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