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梨园花满堂 —— 陕西省戏曲研究院第四届中青年演员个人专场演出活动圆满收官

时间:2024-07-12 15:28:25 阅读:
仲夏七月,骄阳似火,梨园秦声飞扬,流光溢彩,惊喜不断。

 7月8日,历时一个月的第四届优秀中青年演员个人专场演出活动在陕西省戏曲研究院剧场圆满落下帷幕。9位演员,18场演出,本戏、折子戏连番上演,精彩纷呈,网络售票平台陕西省文旅惠民数据显示,演出票提前多日纷纷售罄,场场满座,陕西省戏曲研究院影音号直播累计观看人次20万,演出受到现场观众和线上观众的热烈追捧和普遍好评。
近年来,陕西省戏曲研究院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文化思想,不断加强戏曲后备人才力量的传承培养,自2021年起相继实施了“薪火相传•名家传艺”系列活动,李梅、李小锋、谭建勋、刘随社等戏曲名家收徒传艺,传为佳话。陕西省戏曲研究院优秀中青年演员个人专场演出月已开展三届,推出近30位优秀中青年人才,他们已成为陕西戏曲艺术传承赓续的坚实力量。第四届个人专场演出月秉承前几届的成功经验,托举中青年演员的快速成长,促进戏曲事业的传承发展,院党委书记、院长李梅在6月9日演出月开幕式上说:“舞台是戏曲艺术的灵魂,优秀中青年演员是秦腔事业的接续者,传承人。为了给中青年演员的成长搭建更多的展示平台,优化发展空间,我们积极举荐中青年演员参加全国各类戏曲展演、参赛活动以及剧目演出实践,为中青年人才的脱颖而出提供展示机会,不断推陈出新,壮大艺术人才队伍,不遗余力地为陕西戏曲事业的繁荣发展注入新鲜血液,确保戏曲事业代际传承与繁荣发展的健康推进。”
此次演出月参演的9位优秀青年演员分别为:师大庆、孙筱、武晓西、李毅盟、张耀栋、李迎、唐喜良、郭楠楠、陈黎(按照演出日程顺序)。每人一台剧目两场演出,共18场。第一场剧场演出,第二场剧场演出并陕西省戏曲研究院影音号线上直播。直播期间,各演出团专人在线为线上观众答疑解惑,回答演员、剧目、演出特色的有关问题,满足观众欣赏的审美需求。演出剧目为秦腔传统戏《金沙滩》、秦腔现代戏《大树西迁》、眉户现代戏《迟开的玫瑰》、秦腔古典剧《再续红梅缘》以及《经典折子戏专场》等近20部经典大戏及折子戏。唱、念、做、打、舞,手、眼、身、法、步,中青年演员“四功”“五法”在舞台上得到全面检阅和展示。

传承与发展是演出月剧目选择的亮点。秦腔现代戏《大树西迁》、眉户现代戏《迟开的玫瑰》、秦腔古典剧《再续红梅缘》是获奖载誉最丰厚的保留剧目,久演不衰,是著名表演艺术家李梅不同阶段呈现的代表佳作,其徒弟李迎、孙筱、陈黎接过衣钵,扛起剧目传承的重任。孙筱在秦腔现代戏《大树西迁》中成功的塑造了孟冰茜的舞台形象,孟冰茜从开始的犹豫、适应、扎根,到返回魂牵梦绕的大上海后耳畔少了秦腔萦绕的不适应,再次返回事业爱情开花结果的地方,经历了人生失去丈夫的悲伤,儿孙追随事业奔赴远方热情的不可阻挡,孟冰茜为事业奉献牺牲的西迁精神得到升华。孙筱说:“孟冰茜是一个从内到外澎湃着人性光华的人物形象,个性明显。师傅教我入心,入情,用情感染人,用她丰富的精神世界共情舞台,打动观众”。
李迎在眉户现代戏《迟开的玫瑰》中塑造了乔雪梅的形象,乔雪梅是一个折射时代光华的符号,她被迫放弃自己人生追求,一次次以牺牲自我、孝敬父亲、为弟妹的人生坦途输送光热,默默地用自己瘦弱的肩膀扛起家庭的责任,社会的道义,李迎用自己的肢体语言,表演才能,恰到好处地诠释了乔雪梅迟到但更加绚烂的人生。她说:“师父说,学我者活,像我者死。她教我用自己的人生体验,生活感悟来完成新一代乔雪梅的舞台表达”。
陈黎在秦腔古典剧《再续红梅缘》中一人饰演李慧娘和卢昭容两角。全剧故事因“情”而生,因“情”而起,因“情”而死,因“情”复活。因此,就为舞台的浪漫主义诗意表达提供了表演空间。该剧舞台空灵毓秀,情节梦幻,人物风骨饱满,生命的张力让人迷醉鼓而乎。陈黎通过精彩演绎为观众呈现了一出“人鬼情未了”的视角盛宴。
师大庆、唐喜良分别在秦腔传统戏《金沙滩》中饰演杨继业。宋代的杨家戏满门忠烈历来是忠义爱国的标配,《金沙滩》更是中国版的“最后一滴血”,血性,阳刚,硬朗,是一部全面考验演员基本功的硬扎戏。剧中唱念做打一应俱全,架子工、把子功全面展示。唐喜良说:“《金沙滩》是传统戏,本着无情不感人、无技不惊人的精神,用自己对人物、故事的理解,去刻画对国忠、对人义、对子慈的父亲形象。”
武晓西个人专场的生角戏,李毅盟个人专场的旦角戏,张耀栋、郭楠楠个人专场的武生戏,个个技艺惊人,功夫过硬,专长突出,整个演出呈现争奇斗妍,英华荟萃的精神风貌。
学生舞台站,师父功一半。整个演出月准备期间,师傅老师们的身影时时穿梭在排练场,剧场。说戏、走位、谆谆教诲,生怕一个环节遗落,一个表达欠缺。须生演员扎着大靠大热天,天天练出几身汗,武生武旦天天泡在排练场,练功,排戏,排戏,练功,反复打磨,潜心向艺术高峰攀登。老师们一次次竖起大拇指,爱怜的热泪奔涌,赞不绝口。及至演员们上了舞台,师父老师家人全都揪着心,出着汗,千叮咛万嘱咐,眼睛死死盯着舞台中央看,甚至去观众席观察观众的反应,生怕百密一疏,出现纰漏。敬畏舞台,尊重舞台,为了在舞台上为观众呈现一部令人眼前一亮的精美艺术作品,大家兢兢业业,一丝不苟。
采访中,演员说的最多的话,就是感谢研究院组织举办的个人专场演出月这个平台,为大家提供了展示才华的机会,感谢老师们的无私奉献,感谢同事们的辛劳托举,感谢戏迷粉丝不离不弃的厚爱。演出月院领导高度重视,组成院团老师三位一体的演出保障机制。领导重视,剧团全力以赴,师父老师不遗余力的支持和鼎力相助,托举之功,关爱之情,体现了浓浓的人文关怀和人间大爱。尤其是副院长郝卫及李娟、张蓓、李军梅、任小蕾、李小青、王航等梅花奖获得者及国家一级演员纷纷披挂上阵,勇当护花使者,为青年演员甘做嫁衣,绿叶的衬托让舞台上花儿绽放得更红更艳。

夏日的西安,如浪漫诗人泼墨恣肆笔端的随意泼洒,忽热忽雨,热时太阳下闻得着炙烤的焦灼,雨天时哗哗的流水让空气流淌着甘甜的芳香。无论晴,无论雨,每场演出剧场门前鲜花排的满满当当,馨香弥散四溢,鲜艳的飘带写满对中青年演员的祝福和喜悦。剧场门前,观众络绎不绝,甘肃、宁夏、山西及来自四面八方的戏迷观众,大专院校的莘莘学子闻讯纷至沓来,尽情享受秦腔带来的精神愉悦。观众一次次被精彩的演出打动,掌声雷动,叫好不绝。
6月24日,7月9日,研究院先后两次为个人专场演出组织召开座谈会,专家们对中青年演员在舞台上呈现的艺术作品表示肯定和祝贺,同时逐个面对面从表演、唱腔,传承创新,塑造人物,艺术素养等方面逐一剖析解读,提出具体意见建议,指出发展方向。演员们表示,一定珍惜这次难得的演出机会,会在今后的艺术实践中不断强化个人素质和技能训练,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成长,成为戏曲事业传承发展的赓续者,为陕西戏曲事业的繁荣发展作出贡献。
文字  /  杨剑力
编辑  /  相   全
审核  /  苏渊博
终审  /  银   耳

猜你喜欢

秦腔《卧虎令》精彩首演 慰问专场情暖民心

《卧虎令》的首演之夜,陕西省戏曲研究院携手文北一社区共同开展了“戏曲传情润民心·人文碑林绘新篇”慰问环卫工人专场演出活动。临近春节,为那些默默坚守在城市清洁一线的环卫工人们送上精神文化的暖心礼。...
正月初三(1月31日)起至正月初六(2月3日),西演·青年团与齐爱云、张涛、窦凤琴、王新仓、屈巧哲五位梅花奖得主合作将在宝鸡大剧院精彩开唱,带来《焚香记》《双官诰》《周仁回府》《清风亭》四部本戏。...

安万秦腔剧团新春演出即将亮相兰州万达茂

此次“烟火兰州 秦腔贺岁”安万秦腔剧团新春演出将于2025年1月8日、9日、10日在万达茂2号门前广场(兰州市七里河区南滨河西路3499号)隆重上演。演出为期三天,每天分为11:00-15:00和15:30-19:00两个演出时段,为广大兰州市民送上《大升官》《铡美案》《烙碗记》《生死牌》《火焰驹》等经典秦腔剧目...

2025年陕西新年戏曲晚会在西安举行

一元复始弦歌秦韵迎新岁,万象更新古调新腔唱华章。2025年陕西新年戏曲晚会在欢乐喜庆的器乐演奏《秦腔板胡与打击乐》中拉开序幕,秦腔主奏乐器板胡、司鼓齐奏,弦音激昂,鼓点铿锵,展现出喜庆祥和的新年盛景。...
岷县秦腔协会会员 马玉芳:秦腔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艺术价值,“金蛇献瑞 国韵迎春”2025年岷县第五届秦腔艺术展演,不但丰富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还让更多人感受到了传统的文化魅力。第五届秦腔艺术展演,让广大戏迷们真正过了一把戏瘾,喜气洋洋迎新年,观众们沉浸在秦声秦韵中,也跟着台上演员唱起那些脍炙人口的曲调,感受秦腔魅力。...

秦腔传统剧《双官诰》完成首演!

《双官诰》是秦腔传统经典名剧,讲述了明代中州儒生薛子约因家室不和,前往苏州访友。途中行医救了王文,并收其为徒。圣上病重,薛子约因医治圣上有功,官封御史,后被派往边关救治士兵十余载。薛次妻刘千金生子乙哥,与人偷情行欢,被三娘王春娥发现,反诬三娘不良。...
一颦一笑一回眸,一悲一喜一甩袖。伴随着铿锵的锣鼓和悠扬的琴弦声,《二进宫》、《柜中缘》、《探窑》等经典唱段精彩上演,舞台上,演员们个个精神饱满、扮相靓丽、唱功深厚,将戏曲中的人物性格刻画得淋漓尽致;舞台下,市民们看得津津有味、如痴如醉,掌声、喝彩声连成一片。...

“秦韵迎春·戏聚民心”迎新年秦腔惠民演出

为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文化思想和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赓续传统历史文脉,推进文化自信自强,以多彩文化活动营造浓厚的新年氛围,丰富广大群众的节目文化生活,推动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戏曲文化传承发展。...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