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曲剧七十年纪念活动正式启动
时间:2022-04-26 15:34:42 阅读: 次 作者:
北京曲剧,在五月花海中再起航——“北京曲剧七十年”纪念活动正式启动
“我们是五月的花海,用青春拥抱时代;我们是初升的太阳,用生命点燃未来!”
适逢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之际,北京曲剧也迎来了剧种命名七十周年。在青春洋溢的五月,北京曲剧人将在汇集京城高科技人才、莘莘青年学子的海淀区的海淀剧场,正式拉开“北京曲剧剧种命名七十周年系列演出”的帷幕。
青春:致敬经典 歌颂时代
北京曲剧是土生土长于北京地区唯一的地方戏曲剧种。1952年“人民艺术家老舍先生”创作的北京曲剧《柳树井》公演,同年在老舍先生的提议下,“北京曲剧”正式定名,从此北京有了属于这座城市自己的地方剧种。七十年来,北京曲剧逐渐形成了鲜明的剧种风格:说唱结合,吐字清晰,具有浓郁的京味儿,犹以演绎清代和近、现代北京题材见长。
与拥有上百年历史的传统戏曲剧种相比,北京曲剧也许尚属青春,但从初创、成型、成熟、发展的历程中创作推出的剧目已近200余台。于五月开启的纪念活动,首推“北京曲剧优秀剧目展演系列”。展演剧目既有向前辈致敬的“老京味”作品:反映清末戊戌变法的清宫戏《珍妃泪》,展现老北京手工艺匠人不媚洋奴、铮铮铁骨的《烟壶》;根据曹禺先生同名话剧改编的“名家名作”《北京人》。
据悉,《北京人》和《烟壶》已纳入“北京演艺集团第八届五月演出季”活动,届时剧团还将举行相关的公众开放日活动,与广大喜爱北京曲剧的观众朋友共同欢度春日佳节。
青春:守正创新 薪火相传
北京曲剧七十年,是曲剧人守正创新、薪火相传的七十年。五月,也将迎来北京曲剧新生力量------中国戏曲学院2018级表演系北京曲剧本科班学生的毕业演出——“北京曲剧传统折子戏专场演出”。
专场演出涵盖了北京曲剧《杨乃武与小白菜》、《啼笑因缘》和《箭杆河边》,这些剧目均为老一辈艺术家创作演出的艺术精品,凸显了北京地方戏的独特韵味与品格。“杨啼骆”是上世纪五十年代北京曲剧的艺术高峰;六十年代《杨乃武与小白菜》和《箭杆河边》还曾在拍成电影,更将北京曲剧推广到了全国,产生广泛的影响。适逢北京曲剧70周年,曲剧班全体同学在毕业之际传承演出这些经典折子戏,是本科四年学有所成的圆满呈现,更是代表北京曲剧的新生“后浪”对魏喜奎大师为代表的北京曲剧先辈前贤的崇高致敬!
青春:七十周年 继往开来
七十年,正青春。北京曲剧将以七十周年为新的起点,秉承前辈锲而不舍、精益求精的艺术追求,薪火相传、继往开来!
从5月份起,“北京曲剧七十年”纪念系列活动将贯穿2022全年。纪念大会、剧目展演、全国巡演、主题展览、学术研讨等内容丰富的纪念活动将持续举行。8月,北京曲剧将在“长安大戏院”进行为期2个月的“北京曲剧老舍系列剧目展演”,届时将以2天1部戏的戏码将老舍先生改编的作品悉数上演;9月,作为国家艺术基金2022年资助项目,北京曲剧经典作品《茶馆》还将走出北京,开启为期1个月6个省市16场的全国巡演。
“我们是五月的花海,用青春拥抱时代;我们是初升的太阳,用生命点燃未来!”
适逢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之际,北京曲剧也迎来了剧种命名七十周年。在青春洋溢的五月,北京曲剧人将在汇集京城高科技人才、莘莘青年学子的海淀区的海淀剧场,正式拉开“北京曲剧剧种命名七十周年系列演出”的帷幕。
青春:致敬经典 歌颂时代
北京曲剧是土生土长于北京地区唯一的地方戏曲剧种。1952年“人民艺术家老舍先生”创作的北京曲剧《柳树井》公演,同年在老舍先生的提议下,“北京曲剧”正式定名,从此北京有了属于这座城市自己的地方剧种。七十年来,北京曲剧逐渐形成了鲜明的剧种风格:说唱结合,吐字清晰,具有浓郁的京味儿,犹以演绎清代和近、现代北京题材见长。
与拥有上百年历史的传统戏曲剧种相比,北京曲剧也许尚属青春,但从初创、成型、成熟、发展的历程中创作推出的剧目已近200余台。于五月开启的纪念活动,首推“北京曲剧优秀剧目展演系列”。展演剧目既有向前辈致敬的“老京味”作品:反映清末戊戌变法的清宫戏《珍妃泪》,展现老北京手工艺匠人不媚洋奴、铮铮铁骨的《烟壶》;根据曹禺先生同名话剧改编的“名家名作”《北京人》。
据悉,《北京人》和《烟壶》已纳入“北京演艺集团第八届五月演出季”活动,届时剧团还将举行相关的公众开放日活动,与广大喜爱北京曲剧的观众朋友共同欢度春日佳节。
青春:守正创新 薪火相传

北京曲剧七十年,是曲剧人守正创新、薪火相传的七十年。五月,也将迎来北京曲剧新生力量------中国戏曲学院2018级表演系北京曲剧本科班学生的毕业演出——“北京曲剧传统折子戏专场演出”。
专场演出涵盖了北京曲剧《杨乃武与小白菜》、《啼笑因缘》和《箭杆河边》,这些剧目均为老一辈艺术家创作演出的艺术精品,凸显了北京地方戏的独特韵味与品格。“杨啼骆”是上世纪五十年代北京曲剧的艺术高峰;六十年代《杨乃武与小白菜》和《箭杆河边》还曾在拍成电影,更将北京曲剧推广到了全国,产生广泛的影响。适逢北京曲剧70周年,曲剧班全体同学在毕业之际传承演出这些经典折子戏,是本科四年学有所成的圆满呈现,更是代表北京曲剧的新生“后浪”对魏喜奎大师为代表的北京曲剧先辈前贤的崇高致敬!
青春:七十周年 继往开来
七十年,正青春。北京曲剧将以七十周年为新的起点,秉承前辈锲而不舍、精益求精的艺术追求,薪火相传、继往开来!
从5月份起,“北京曲剧七十年”纪念系列活动将贯穿2022全年。纪念大会、剧目展演、全国巡演、主题展览、学术研讨等内容丰富的纪念活动将持续举行。8月,北京曲剧将在“长安大戏院”进行为期2个月的“北京曲剧老舍系列剧目展演”,届时将以2天1部戏的戏码将老舍先生改编的作品悉数上演;9月,作为国家艺术基金2022年资助项目,北京曲剧经典作品《茶馆》还将走出北京,开启为期1个月6个省市16场的全国巡演。


猜你喜欢
申报主角奖:胡优,37岁,国家二级演员,北京市曲剧团领衔主演,毕业于中国戏曲学院学士学位。李永德,国家一级演员,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北京戏剧家协会会员,中国戏曲学院外聘教师。...
清华附中上地学校老舍戏剧社的同学们倾情演绎了北京曲剧正红旗下的全剧,该剧是北京曲剧团根据老舍先生的同名自传体小说改编的文艺精品之作。...
《菊花赋》以中原农村为背景,以菊花产业发展为主线,巧妙地采用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的艺术风格。在现实主义层面,生动真实地再现了农村生活的点点滴滴;浪漫主义则体现在对菊花文化富有诗意的理想化描绘中。...
曲剧《义烈女》是一部由樊粹庭创作的四大悲剧之一,最早名为《义烈风》,首次演出于1935年。该剧讲述了书生庄鸿文因家庭变故逃至荥阳,遇到了塾师童继善的女儿童玉珊,两人产生了爱情。...
此次河南曲剧《胡光山色》入选“百戏中华·国家大剧院非遗戏曲展演”,是河南曲剧首次凭借艺术家自身荣登首都国家大剧院舞台,在河南戏曲传承发展历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正值著名河南曲剧艺术家、国家一级演员、“胡派”创始人胡希华80大寿、从艺60年纪念,由“胡派”大弟子、中国曲艺最高奖“牡丹奖”表演奖获得者、国家一级演员、河南省曲艺家协会副主席白军选,举全家之力、率领“胡派”老中青三代传承人,历时一年多,精心打造了集“胡派”六十年艺术之大成,融合现代新型舞台手段的立体回忆录式舞台戏剧,是对传统非遗河南曲剧演出形式做出...
为了向北京的戏迷朋友们更好的展现我们这出戏,《胡光山色》剧组这支年轻而富有活力的团队,怀着对河南曲剧艺术的炽热深情与尊崇敬畏,全身心投入到紧张排练之中。...
北京曲剧龙须沟剧情简介:解放前的北京龙须沟,是有名的臭沟沿。河的两岸,住满了卖力气的、耍手艺的,各色穷苦的劳动人民。...
11月17日下午,由河南省曲剧艺术保护传承中心精心打造的现代曲剧《雪绒花开》在襄城县文博中心大剧院精彩上演,作为河南省第十六届戏剧展演“省市组”的重要剧目,此次演出不仅展示了河南省曲剧艺术的魅力,也赢得了现场观众的一致好评。《雪绒花开》是根据郑州圆方集团薛荣书记的真实事迹改编而成的现代戏,自创作以来便备受关注。...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