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剧《鲁镇》:一次艺术化的经典再创造

时间:2022-05-29 19:30:04 阅读:
我是带着期待来看《鲁镇》这个戏的。没想到看完之后,感受到了两个“震”,第一是震撼,第二是震动。我就想我们需要被震撼,需要被震动。经过40多年来的改革开放,我们达到了小康,过着温暖、富裕的生活,我们又重新麻木了。上世纪80年代我们看这样的戏,当说“救救孩子”时,场下连绵不绝,全是掌声,我昨天看到这块时候,场下都麻木了,没有什么反应,观众的思想兴奋点不在这里。我要说的是,我确实要感谢这个戏,他让我重新唤醒自己。这个时代也需要唤醒,我自己也需要唤醒。鲁迅的整体思想更多的是批判和反思。我觉得这个戏在今天创作出来,体现了艺术家的良知和勇气,也确实需要大家认真思考。
河南省曲剧团鲁镇
《鲁镇》(陈涌泉编剧,张曼君导演,河南省曲剧团演出)作为舞台剧,这个名字起得非常好。鲁镇这个名字在鲁迅作品里出现过多少次,但是为什么创作一个戏叫《鲁镇》呢?为什么不叫《祥林嫂》?为什么不叫《阿Q正传》,为什么不叫《狂人日记》?创作者不是以人物命名,不是以事件命名的,也不是以一个具体事件和故事命名的,而是用一个地名命名,叫《鲁镇》。我觉得这些艺术家确实是不得了,太有才,太聪明,这里面一定是带着艺术家的良知和一生的思考。这个《鲁镇》到底是什么?我觉得这个戏之所以叫《鲁镇》,是有象征味道的。《鲁镇》就是一个时代、一个民族、一个朝廷的浓缩,实际是把五千年的历史浓缩在一个小小的镇子里。这个戏是以祥林嫂这个故事为主要核心,加上狂人的叙事,咸亨酒楼的场景,以及鲁镇鲁家、《祝福》的事件和人物。实际上就是一个时代、一个民族、乃至整个中国社会全部的浓缩。这其中,鲁迅各种重要的思想、很多作品的重要的人物,创作者们把它艺术化地编织出来,呈现出来,让鲁迅及其作品的精神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河南省曲剧团鲁镇
前些日子我看到了两个版本的中国近百年来作家排名,鲁迅都一直是牢牢占据着第一位,他的经典地位没人能够超越。我觉得对鲁迅的再创作,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是如何对待经典。鲁迅的作品,为我们展现了一个非常广阔的精神世界和非常深邃的哲理思想,他向我们揭示了过去我们的历史的本质,五千年大梦,五千年麻木,长睡不醒,大梦不醒,所有的历史都是人吃人的历史,最后他喊出了“救救孩子”。此剧的创作者把鲁迅的精神进行艺术化的构思是很独特的,他们把他所有的核心思想、核心形象、重要思想、重要形象浓缩在《鲁镇》里。整个舞台打开之后,呈现的不是一个个具体的、单独的故事,不是祥林嫂、狂人等一些单摆浮搁的人物,而是环境、人物、事件整个浑然一体,好象他们本来就是在同一个时间,同一个地点,做着相同的事情,俨然形成了一个独立的小朝廷。我觉得这一部作品是我看过的改编鲁迅的作品里最接近鲁迅原本思想的,它把鲁迅的整个精华集中在一起艺术化了。所以,我要谢谢这个团队,这个作品也拯救了我,唤醒了我。我总觉得我们这个时代是需要拯救、需要唤醒的。鲁迅是中国文学的第一高峰、第一经典,他是中华民族的,是伟大的、优秀的。这部戏如果让我做一个结论的话,在对经典的再书写、再发现、再阐释、再生长的这一方面,《鲁镇》做的是最好的。

当今,我们的戏剧作品非艺术化倾向不是一般的严重,多半都是主题性创作、命题作文;多半停留于急就章的宣教品阶段。我没想到河南省曲剧团怎么就创作出这么一部戏来,所以看完戏回来,我还在惊愕不已。这些年有许多人在讨论剧种的特色与优长。剧种的优长特色、地方性、地域性、传统确实必须保留并继承,但它不是戏剧艺术的一切。世界在发展,艺术也在发展,戏剧亦是如此。古今中外的,几千年历史的思想与艺术汇集发展到今天,形成当下的、全人类的、通行的、都公认的戏剧的标准、美学的标准、艺术的标准。我们必须得把我们剧种所有特色、功夫、传统纳入到那里去,这才是发展方向。

有很多专家说,我就是发掘地方性,地方性书写、特色,可我认为那还没进入到可称之为“艺术”的境界。这部戏我觉得处理的是特别好,曲剧这么好听,台上这么好。我觉得这部戏在保留了所有的曲剧或者说我们地方剧种的传统和特色之后,它也是符合艺术化的、审美化的、戏剧化等诸多标准的一部优秀作品。带有浓烈的非艺术化倾向的戏剧作品是走不出国门的。许多时候,我们的一些部门强调加强与国际的接轨,提倡让文化走出国门,在世界上扩大中国的影响。所谓“讲好中国故事”,第一,故事要好,第二要讲的好。我们有多少用戏剧形式讲的中国故事可以走出国门?特别是新创的我们的戏剧作品。但是这部戏是能走出去的,到美国、到法国,我们都可以理直气壮的走出去,这也应该算是一个思考角度吧,是一个标准吧。这部戏在整个艺术上是相当完备、完整的。舞美、灯光、音乐也都很好。

此剧在整个戏剧的架构上,编导也是匠心独运,它的整个框架是以鲁家为主,相当于一个小王朝。鲁四老爷,鲁四太太。这两个演员再加上祥林嫂、贺老六,还有一个狂人,这个戏有五个主要演员,确实是非常出色。
河南省曲剧团鲁镇
 专家说得比较多的是祥林嫂的形象,有人认为她的戏有点多了,这个想法我也有,但是后来我把我自己否定了。这个戏如果没有祥林嫂这条线,这个戏撑不起来,贯穿不起来。因为《鲁镇》的构思,用狂人作为叙事主线本身就极具创意,才能使这部《鲁镇》有现在的完整性,作者可能更多地考虑是叙事结构的需要,是戏剧技术的考量。如果说祥林嫂的故事弱了,这部戏就很难撑起来,但是如何使祥林嫂的故事不过于突出?那是下一步要看创作者们是否有更高的追求和设计。

张曼君的舞台设计,包括舞美、灯光,几乎每一处都直达戏剧的灵魂,都直达艺术的最高点,非常难能可贵。包括那么高大的铁屋子,一扇一扇打开,仿佛打开着人们的思想。这个戏音乐的设计也完全是为了艺术的最高旨意而作。

    主演李晶花,是一个1994年出生的演员。河南有这么好的演员,真是想不到,二十几岁,真是文武昆乱不挡,她身上有几个好,一双好腿,一付好身段、好嗓子、好演唱,唱做功夫是太好了。这出戏的种种艺术追求,最后都要体现在演员身上,这个戏为什么这么抓人?与演员的表演是分不开的。李晶花身上有歌剧的功夫,有芭蕾的功夫;她把自己优雅的艺术修养和祥林嫂的朴素之间融合得非常好,塑造了一个十分有光彩的人物形象。

(文章原刊于《中国演员》杂志2022年第一期)
作者:马也  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研究员
剧照摄影:小说(网友)

猜你喜欢

此次展演的节目单涵盖了曲剧的经典之作和近年来创作的新剧目,旨在通过这些精心挑选的作品,展现曲剧艺术的多样性和时代性。...
曲剧义烈女讲述了书生庄鸿文因家庭变故逃至荥阳,遇到了塾师童继善的女儿童玉珊,两人产生了爱情。然而,由于第三者王学海的嫉妒和恶意,发生了一场悲剧。...
曲剧鲁镇一经上演,就广泛引起了社会各界的极大关注和强烈反响,入选了国家艺术基金2024年度传播交流推广资助项目。...
曲剧雪绒花开是戏曲舞台上第一部讴歌中国改革开放年代一群城市底层劳动者的命运传奇的现代戏。...
作为新时代文艺工作者我们也要以身作则,坚持党的领导,树立党员先锋旗帜,把握思想政治方向,以昂扬向上的姿态为曲剧艺术事业的发展谱写新的篇章!...
在大家的热烈掌声中,国家艺术基金2024年度传播交流推广资助项目——曲剧《鲁镇》全国巡演在湖北省潜江曹禺大剧院落下了帷幕。至此,河南省曲剧艺术保护传承中心也完成了全部的巡回演出任务。...
曲剧《鲁镇》的成功,离不开演员们精湛的表演。他们用自己的声音、动作、表情,将每一个角色都刻画得入木三分。...

河南省曲公益小分队走进管城区北下街社区

河南省曲剧艺术保护传承中心办公室主任、省书协会员郑红旗,国家二级演员郝春燕、方方,优秀青年曲胡演奏员杨洋等参加活动。...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