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曲剧团建团40周年系列演出均已开票,五台大戏率先上演

时间:2024-02-27 15:15:22 阅读:
庆祝北京市曲剧团

建团40周年系列演出

庆祝北京市曲剧团建团40周年系列演出将于3月4日-3月26日在北京天桥艺术中心盛大开演,共计十台大戏,20场演出,场场精彩纷呈!

3月4日-3月15日,共有五台大戏率先拉开帷幕。它们既有老舍先生同名小说改编,也有原创剧本;有明末清初的词人旧事,也有北平小职员的生活烦恼......

欢迎您走入剧场,与我们共同庆祝北京市曲剧团40周岁生日快乐!

《正红旗下》3月4日|5日

本剧根据老舍同名小说及李龙云同名话剧剧本改编。

《正红旗下》是老舍先生未完成的一部自传体小说,既是老舍的家族史,也是晚清北京旗人的风俗风情史。剧中采用散点式、人物群像式的结构方法,展现了晚晴北京八旗子弟的生活状态和心理状态,以百姓的家长里短、小人物的酸甜苦辣,呈现出一幅波澜壮阔的老北京民俗画卷。老北京过小年、办洗三、闹新年、庆满月、游春等风俗风情贯穿始终,北京人特有的幽默、乐观、散淡的性格特征跃然于舞台上。

纳兰性德,其人其词,清初燕京城的一方美玉,中国文学史的一抹月光。

北京曲剧《九重阙》以时间为轴穿越“清初第平词人”纳兰性德的人生四季。剧情讲述纳兰性德与康熙皇帝的君臣恩义、手足情谊,与青梅竹马、结发妻子、红颜知己的爱怨离殇,铺展“纳兰词”中深蕴的文学图景。自庙堂之高到边疆之遥,展现清朝盛世初现的社会格局;自皇城深宫到民间巷弄,描绘一幅京腔京韵的文化长卷。
北京曲剧《离婚》,最贴近生活的舞台语言让大家了解一部既能欣赏到一部市民灰色生活喜剧,也能看到一幅老北京的市井风情画。

北平的小职员张大哥,把为人保媒拉纤和防范制止离婚视为自己的人生天职和社会责任。他发现自己的同事老李,似乎可能有离婚的倾向,于是便强行介入老李的生活。不想这一介入,却让一向谨小慎微的老李真的开始了婚外恋,并且大闹离婚。而张大哥本人,也面临答不答应恶棍小赵与自己宝贝女儿的“自由婚”的难题。这一切最后是何结果,如何了局,其中有何深意?还请亲爱的观众们进场入座,观看思索...
北京曲剧《茶馆》以老舍经典话剧为蓝本,融汇传统曲艺与现代戏剧元素,展现了一个充满京味风情的时代变迁画卷。

在满清王朝即将灭亡的年代,北京的裕泰茶馆却依然一派“繁荣”景象:提笼架鸟、算命卜卦、卖古玩玉器、玩蝈蝈、蟋蟀者无所不有。年轻精明的掌柜王利发,各方照顾,左右逢源。然而,在这个"繁荣"的背后隐藏着整个社会令人窒息的衰亡:洋货充斥市场、农村破产、太监买老婆、爱国者遭逮捕……

到了民国初年,连年不断的内战使百姓深受苦难,北京城里的大茶馆都关了门,唯有王掌柜改良经营,把茶馆后院辟成租给大学生的公寓,正厅里摆上了留声机。尽管如此,社会上的动乱仍然波及茶馆:逃难的百姓堵在门口,大兵抢夺掌柜的钱,侦缉队员不时前来敲诈。

又过了三十年,已是风烛残年的王掌柜,仍在拼命支撑着茶馆。日本投降了,但国民党和美帝国主义又使人民陷入了内战的灾难。吉普车横冲直撞,爱国人士惨遭镇压,流氓特务要霸占王掌柜苦心经营了一辈子的茶馆。王利发绝望了。这时,恰巧来了两位五十年前结交的朋友,一位是曾被清廷逮捕过的正人君子常四爷,一位是办了半辈子实业结果彻底垮了台的秦二爷。三位老人撒着捡来的纸钱,凄惨地叫着、笑着。最后只剩下王利发一人……
《我这一辈子》

本剧根据老舍先生同名小说改编。讲述了一个普通北京人从清末到民国跨越半个世纪的生活变迁。用最“老舍”的方式,控诉了世间的现实与沉重,但又用最诙谐幽默的方式向这个世界表达了无限的深情与热爱。

“我”打小聪明,十五岁学了个裱糊匠的手艺,娶了妻、生了子,这辈子图得就是个安分体面,谁承想媳妇被师哥拐跑了。时移世变,我的手艺也没了用武之地。当了巡警,本以为能走上正道,可这日子总好像有个窟窿,见天儿地往下出溜......我就这样苦熬苦奔,年复年年。

儿子福海为了多挣两块钱去了外地,病倒了,我花光了最后的积蓄去运灵。茫茫大雪中,我怀中竟仿佛又是幼小的福海,我抱着他,向那个旧时代报以最沉重的哂笑,这笑似一阵飓风,席卷出一个光明的新世界。
聆听民族特色的唱腔

品味民族瑰宝的绚烂

走进天桥艺术中心

我们不见不散!

猜你喜欢

清华附中上地学校老舍戏剧社的同学们倾情演绎了北京曲剧正红旗下的全剧,该剧是北京曲剧团根据老舍先生的同名自传体小说改编的文艺精品之作。...
《菊花赋》以中原农村为背景,以菊花产业发展为主线,巧妙地采用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的艺术风格。在现实主义层面,生动真实地再现了农村生活的点点滴滴;浪漫主义则体现在对菊花文化富有诗意的理想化描绘中。...
曲剧《义烈女》是一部由樊粹庭创作的四大悲剧之一,最早名为《义烈风》,首次演出于1935年。该剧讲述了书生庄鸿文因家庭变故逃至荥阳,遇到了塾师童继善的女儿童玉珊,两人产生了爱情。...
此次河南曲剧《胡光山色》入选“百戏中华·国家大剧院非遗戏曲展演”,是河南曲剧首次凭借艺术家自身荣登首都国家大剧院舞台,在河南戏曲传承发展历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正值著名河南曲剧艺术家、国家一级演员、“胡派”创始人胡希华80大寿、从艺60年纪念,由“胡派”大弟子、中国曲艺最高奖“牡丹奖”表演奖获得者、国家一级演员、河南省曲艺家协会副主席白军选,举全家之力、率领“胡派”老中青三代传承人,历时一年多,精心打造了集“胡派”六十年艺术之大成,融合现代新型舞台手段的立体回忆录式舞台戏剧,是对传统非遗河南曲剧演出形式做出...
为了向北京的戏迷朋友们更好的展现我们这出戏,《胡光山色》剧组这支年轻而富有活力的团队,怀着对河南曲剧艺术的炽热深情与尊崇敬畏,全身心投入到紧张排练之中。...
11月17日下午,由河南省曲剧艺术保护传承中心精心打造的现代曲剧《雪绒花开》在襄城县文博中心大剧院精彩上演,作为河南省第十六届戏剧展演“省市组”的重要剧目,此次演出不仅展示了河南省曲剧艺术的魅力,也赢得了现场观众的一致好评。《雪绒花开》是根据郑州圆方集团薛荣书记的真实事迹改编而成的现代戏,自创作以来便备受关注。...
永庆升平2024德云社甲辰年纲丝节系列演出“粉墨氍毹”之曲剧《杨乃武与小白菜》暨德云曲剧团成立庆典演出...
11月15日-16日,来自河南省郏县的河南海宣池曲剧团(河南郏县曲剧艺术发展中心)将在在北京湖广会馆连续演出三场沉浸式河南曲剧《寇准背靴》《卷席筒》和《四郎探母》,本次演出由现任河南省海宣池曲剧团团长,著名曲剧表演艺术家海连池先生亲传弟子周少军领衔主演,为北京的观众们带来更为丰富的沉浸式戏曲体验。...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