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票丨曲高和寡?不!曲剧《鲁镇》让传统艺术触手可及
时间:2024-08-01 14:14:56 阅读: 次 作者:湖北演出
在传统戏曲的领域中,常常有人感叹其“曲高和寡”。但曲剧《鲁镇》的横空出世,犹如一阵春风,吹散了这层误解的阴霾,让传统艺术的魅力触手可及。
曲剧《鲁镇》深度挖掘了鲁迅笔下的众多经典元素,将鲁镇这个充满故事的地方搬上了戏曲舞台。它以独特的视角和细腻的笔触,展现了那个时代的社会百态与人性的复杂。
鲜明丰满的人物形象
曲剧《鲁镇》深度挖掘了鲁迅笔下的众多经典元素,将鲁镇这个充满故事的地方搬上了戏曲舞台。它以独特的视角和细腻的笔触,展现了那个时代的社会百态与人性的复杂。
鲜明丰满的人物形象

剧中的人物形象鲜明且丰满。祥林嫂的悲惨命运令人揪心,她的每一声哀怨、每一次抗争,都透过演员精彩的演绎直击人心;狂人那看似癫狂实则清醒的呐喊,仿佛在叩问着社会的良知;而鲁四老爷的虚伪与冷酷,则让我们看到了封建礼教的丑恶嘴脸。这些人物在曲剧的舞台上交织出一幅生动的历史画卷。

巧妙跌宕的剧情编排
在剧情的编排上,《鲁镇》巧妙地将多个故事线索相互串联,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从祥林嫂的改嫁到她最终的悲惨离世,从狂人的彷徨到他的觉醒,每一个情节的转折都充满了张力,让观众的心情随之起伏。
在剧情的编排上,《鲁镇》巧妙地将多个故事线索相互串联,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从祥林嫂的改嫁到她最终的悲惨离世,从狂人的彷徨到他的觉醒,每一个情节的转折都充满了张力,让观众的心情随之起伏。

独具魅力的表演形式
而在表演形式上,曲剧《鲁镇》更是展现了其独特的魅力。演员们的唱腔优美婉转,或激昂高亢,或低回深沉,将角色的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他们的身段动作、面部表情也都精准到位,一抬手、一投足间,尽显戏曲的韵味。
而在表演形式上,曲剧《鲁镇》更是展现了其独特的魅力。演员们的唱腔优美婉转,或激昂高亢,或低回深沉,将角色的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他们的身段动作、面部表情也都精准到位,一抬手、一投足间,尽显戏曲的韵味。

曲剧《鲁镇》以其深刻的内涵、精彩的表演和精心的制作,向我们证明了传统艺术并非高高在上、遥不可及。它就在我们身边,只要我们走进剧场,就能领略到这份独特的魅力。
李晶花饰演祥林嫂,毕业于中国戏曲学院曲剧本科班,师从中国戏曲学院教授、作曲家、歌唱家、戏曲声乐教育家左奇伟教授。现供职于河南省曲剧艺术保护传承中心,主攻青衣,曾荣获第九届河南省青年演员戏剧大赛一等奖、第十一届戏曲红梅大奖赛金奖。
李晶花饰演祥林嫂,毕业于中国戏曲学院曲剧本科班,师从中国戏曲学院教授、作曲家、歌唱家、戏曲声乐教育家左奇伟教授。现供职于河南省曲剧艺术保护传承中心,主攻青衣,曾荣获第九届河南省青年演员戏剧大赛一等奖、第十一届戏曲红梅大奖赛金奖。

杨帅学饰演狂人,国家一级演员,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河南省戏剧家协会副主席,河南省文联委员,河南省“新长征突击手标兵”,河南省“四个一批”优秀人才。曾荣获中国戏曲“金三角”戏曲大赛“优秀表演一等奖”,全国国花杯中青年演员戏曲表演大赛十佳名丑金奖榜首,以及多次荣获河南省戏剧大赛、黄河戏剧奖等多项大赛表演金奖。代表剧目:《阿Q与孔乙己》《医圣传奇》《卷席筒》《郑八怪联亲》《曲魂》《花子情》《风雪配》等。

董渊博饰演鲁四老爷,毕业于中国戏曲学院,河南省曲剧艺术保护传承中心青年演员、先后师承著名曲剧表演艺术家国家一级演员杨帅学先生;河南省著名曲胡演奏家、教育家梁献君先生;曾荣获河南省红梅杯戏曲演员大赛金奖;河南省红梅杯器乐大赛荣获银奖;河南省第六届青年演员戏剧大赛银奖;河南省第八届青年演员戏剧大赛银奖。

李亚军饰演贺老六,国家一级演员,曲剧泰斗、国家级非遗传承人马骐亲传弟子。主攻老生;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河南省马派曲剧艺术研究院副院长。曾荣获第十一届中国人口文化奖“最佳表演奖”,河南省第九、十届戏剧大赛,黄河戏剧节表演一等奖。代表剧目:《掩护》《寇准背靴》《婚姻大事》《飘扬的红丝带》《九龄救主》《赵氏孤儿》《跑汴京》《天下父母》等。

刘艳丽饰演鲁四太太,国家一级演员,曲剧十大名旦。河南省戏剧家协会理事,河南省"四个一批"优秀人才。师从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王秀玲大师,又得曲剧大家周玉珍、孙炳新指导。主攻青衣、花旦、闺门旦。曾多次荣获河南省戏剧大赛,黄河戏剧节等多项大赛表演金奖。代表剧目:《风雪配》《盘夫索夫》《跑汴京》《寇准背靴》新版《红娘》《飘扬的红丝带》等。

常向克饰演鲁定平,优秀青年演员,毕业于中国戏曲学院师从梅花奖获得者,著名曲剧表演艺术家杨帅学先生。曾荣获第八届黄河戏剧节大赛表演金奖,河南省第八届青年演员戏剧大赛文华表演一等奖,河南省黄河杯小戏小品大赛金奖。常演剧目:《信仰》《卷席筒》《婚姻大事》《小地保传奇》《李香君》等。

河南省曲剧艺术保护传承中心
(河南省曲剧团)
河南省曲剧团创建于1960年。2012年,根据中央文化体制改革精神,河南省曲剧团划转为河南省曲剧艺术保护传承中心,是河南曲剧唯一的省级专业表演团体,素以剧目丰富、行当齐全、队伍精良而著称,涌现出了老一辈的曲剧名家李金波、张新芳、王秀玲、耿庚辰、谢禄、刘道德、张香兰、高桂枝、周玉珍、李振乾、胡希华等;作曲家马力前、潘永长、马牧、方可杰、杨华一等;剧作家陈涌泉、原长松等;演奏家宋喜元、任清芝、曹桂芬、任天祥、张付中等。多年来也培养出了一大批曲剧名家如:刘青、杨帅学、方素珍、李杰、刘艳丽、侯庆祥、项英、李卫红、李亚军、张爱琴、张转社等。曾多次参加全国文艺演出活动。
在“三并举”(现代剧、传统剧、新编历史剧三者并举)原则指导下,排演了一大批优秀剧目,多次荣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七部委(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文化部、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中国文化艺术界联合会、中国作家协会、中国人口文化促进会)“中国人口文化奖”、河南省人民政府文学艺术优秀成果奖、河南省黄河戏剧奖等省级、国家级大奖。多次入选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中心多部剧目被拍摄成电影,近60个剧目分别被中央台和省电台、电视台录音、录像或拍成戏曲电视片。一大批优秀青年艺术人才茁壮成长。一级导演李杰获第9届“文华导演奖”、第11届中国人口文化奖“最佳导演奖”;一级演员杨帅学、方素珍分别获得第20届、22届中国戏剧“梅花奖”;一级演员李亚军获得第11届中国人口文化奖“表演金奖”。2012年曲剧第一次走出国门,到土耳其伊斯坦布尔参加国际戏剧节,受到海内外观众欢迎。河南省曲剧艺术保护传承中心(河南省曲剧团)乐队在近三十多年戏剧大赛中,曾连续荣获国家级、省级优秀音乐伴奏奖。
2006年曲剧被文化部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2011年河南省慈善总会授予河南省曲剧艺术保护传承中心(河南省曲剧团)为“爱心艺术团体”荣誉称号。2014年,《老鼠嫁女》荣获美国国际戏剧节“最佳集体优秀表演奖”等多项大奖。2014年与中国戏曲学院联合开办曲剧本科班,我省18名青年演员被中国戏曲学院录取。河南曲剧在我国戏曲最高学府培养出了首批曲剧接班人。
河南省曲剧艺术保护传承中心(河南省曲剧团)是河南省的重点专业戏曲表演团体之一。在领导班子的带领下,全团上下坚持“用剧目树形象,以市场求发展”的指导思想,执着追求艺术理想,努力在传统与现代之间寻求契合。在创作手法、表演形式、声腔特点、音乐伴奏风格等方面已形成了河南省曲剧艺术保护传承中心的独特风格,造就了一批在全国颇有影响的老、中、青艺术家,建立了一支编剧、导演、音乐、舞美等门类齐全、实力较强的青年创作队伍。构成了老、中、青交替互补,高、中级相互协作的阵容优势。河南省曲剧艺术保护传承中心正以崭新的精神风貌、齐心协力的团队精神,再向曲剧新的艺术高峰攀登。
(河南省曲剧团)
河南省曲剧团创建于1960年。2012年,根据中央文化体制改革精神,河南省曲剧团划转为河南省曲剧艺术保护传承中心,是河南曲剧唯一的省级专业表演团体,素以剧目丰富、行当齐全、队伍精良而著称,涌现出了老一辈的曲剧名家李金波、张新芳、王秀玲、耿庚辰、谢禄、刘道德、张香兰、高桂枝、周玉珍、李振乾、胡希华等;作曲家马力前、潘永长、马牧、方可杰、杨华一等;剧作家陈涌泉、原长松等;演奏家宋喜元、任清芝、曹桂芬、任天祥、张付中等。多年来也培养出了一大批曲剧名家如:刘青、杨帅学、方素珍、李杰、刘艳丽、侯庆祥、项英、李卫红、李亚军、张爱琴、张转社等。曾多次参加全国文艺演出活动。
在“三并举”(现代剧、传统剧、新编历史剧三者并举)原则指导下,排演了一大批优秀剧目,多次荣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七部委(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文化部、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中国文化艺术界联合会、中国作家协会、中国人口文化促进会)“中国人口文化奖”、河南省人民政府文学艺术优秀成果奖、河南省黄河戏剧奖等省级、国家级大奖。多次入选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中心多部剧目被拍摄成电影,近60个剧目分别被中央台和省电台、电视台录音、录像或拍成戏曲电视片。一大批优秀青年艺术人才茁壮成长。一级导演李杰获第9届“文华导演奖”、第11届中国人口文化奖“最佳导演奖”;一级演员杨帅学、方素珍分别获得第20届、22届中国戏剧“梅花奖”;一级演员李亚军获得第11届中国人口文化奖“表演金奖”。2012年曲剧第一次走出国门,到土耳其伊斯坦布尔参加国际戏剧节,受到海内外观众欢迎。河南省曲剧艺术保护传承中心(河南省曲剧团)乐队在近三十多年戏剧大赛中,曾连续荣获国家级、省级优秀音乐伴奏奖。
2006年曲剧被文化部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2011年河南省慈善总会授予河南省曲剧艺术保护传承中心(河南省曲剧团)为“爱心艺术团体”荣誉称号。2014年,《老鼠嫁女》荣获美国国际戏剧节“最佳集体优秀表演奖”等多项大奖。2014年与中国戏曲学院联合开办曲剧本科班,我省18名青年演员被中国戏曲学院录取。河南曲剧在我国戏曲最高学府培养出了首批曲剧接班人。
河南省曲剧艺术保护传承中心(河南省曲剧团)是河南省的重点专业戏曲表演团体之一。在领导班子的带领下,全团上下坚持“用剧目树形象,以市场求发展”的指导思想,执着追求艺术理想,努力在传统与现代之间寻求契合。在创作手法、表演形式、声腔特点、音乐伴奏风格等方面已形成了河南省曲剧艺术保护传承中心的独特风格,造就了一批在全国颇有影响的老、中、青艺术家,建立了一支编剧、导演、音乐、舞美等门类齐全、实力较强的青年创作队伍。构成了老、中、青交替互补,高、中级相互协作的阵容优势。河南省曲剧艺术保护传承中心正以崭新的精神风貌、齐心协力的团队精神,再向曲剧新的艺术高峰攀登。
猜你喜欢
申报主角奖:胡优,37岁,国家二级演员,北京市曲剧团领衔主演,毕业于中国戏曲学院学士学位。李永德,国家一级演员,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北京戏剧家协会会员,中国戏曲学院外聘教师。...
《菊花赋》以中原农村为背景,以菊花产业发展为主线,巧妙地采用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的艺术风格。在现实主义层面,生动真实地再现了农村生活的点点滴滴;浪漫主义则体现在对菊花文化富有诗意的理想化描绘中。...
曲剧《义烈女》是一部由樊粹庭创作的四大悲剧之一,最早名为《义烈风》,首次演出于1935年。该剧讲述了书生庄鸿文因家庭变故逃至荥阳,遇到了塾师童继善的女儿童玉珊,两人产生了爱情。...
此次河南曲剧《胡光山色》入选“百戏中华·国家大剧院非遗戏曲展演”,是河南曲剧首次凭借艺术家自身荣登首都国家大剧院舞台,在河南戏曲传承发展历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正值著名河南曲剧艺术家、国家一级演员、“胡派”创始人胡希华80大寿、从艺60年纪念,由“胡派”大弟子、中国曲艺最高奖“牡丹奖”表演奖获得者、国家一级演员、河南省曲艺家协会副主席白军选,举全家之力、率领“胡派”老中青三代传承人,历时一年多,精心打造了集“胡派”六十年艺术之大成,融合现代新型舞台手段的立体回忆录式舞台戏剧,是对传统非遗河南曲剧演出形式做出...
曲剧鲁镇一经上演,就广泛引起了社会各界的极大关注和强烈反响,入选了国家艺术基金2024年度传播交流推广资助项目。...
为了向北京的戏迷朋友们更好的展现我们这出戏,《胡光山色》剧组这支年轻而富有活力的团队,怀着对河南曲剧艺术的炽热深情与尊崇敬畏,全身心投入到紧张排练之中。...
11月17日下午,由河南省曲剧艺术保护传承中心精心打造的现代曲剧《雪绒花开》在襄城县文博中心大剧院精彩上演,作为河南省第十六届戏剧展演“省市组”的重要剧目,此次演出不仅展示了河南省曲剧艺术的魅力,也赢得了现场观众的一致好评。《雪绒花开》是根据郑州圆方集团薛荣书记的真实事迹改编而成的现代戏,自创作以来便备受关注。...
永庆升平2024德云社甲辰年纲丝节系列演出“粉墨氍毹”之曲剧《杨乃武与小白菜》暨德云曲剧团成立庆典演出...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