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剧创始人魏喜奎
时间:2024-11-18 14:14:28 阅读: 次 作者:天缘
魏喜奎(1925~1996),女,奉调大鼓、北京曲剧演员,祖籍河北蓟县。自幼随父学艺,在京津一带以演唱唐山大鼓而著称。后在弦师们的帮助下,以唐山大鼓为基础,吸收奉天大鼓的唱法加以改革,发展成独具特色、音乐结构严谨的“奉凋大鼓”。其中以《宝玉娶亲》、《宝玉哭黛玉》为代表作。20世纪40年代在北京演出,并在商业电台播唱,由此而享誉京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魏喜奎与曹宝禄等组织了大众游艺社,积极“唱新演新”,宣传党的各项方针政策,演唱了《李大成救火》、《鞭打芦花》等唱段,并排演曲艺剧《新探亲家为、《新打灶王》、残张桂蓉》等小戏,在老舍先生的支持和帮助下排演了他撰写的剧本《柳树井》,演出后颇为轰动,并以此奠定了曲剧这一新生剧种的基础。
魏喜奎是曲剧的创始人之一。魏喜奎是曲艺、曲剧演唱表演艺术家。她多次举行独唱会,在会上演唱京韵大鼓、梅花大鼓、乐亭大鼓、单弦、奉调大鼓等曲种和曲剧选段。魏喜奎的演唱,音色优美甜润,婉转而清亮,音质纯正高亢浑厚。她善于运用气息,发声归韵声声入耳,吐字行腔字字清晰。魏喜奎自登上曲剧舞台后,先后拍摄了《方珍珠》、《杨乃武与小白菜》、《箭杆河边》、《啼笑姻缘》等影片和电视连续剧。演出了《柳树井》、《张桂蓉》、《野鸭洲》、《泪血樱花》、《巧团圆》等,在她几十年的舞台生活中共演出了八十多个作品,塑造了各种不同身份、年龄、性格的妇女形象。她还经常在报刊上发表评沦文章,撰写新唱段的唱词;并写了她的自传螟曲海扬帆净,在社会上有很大影响;她酷爱绘画,并受齐白石和李苦掸两位艺术大师的指点。
魏喜奎曾两次参加赴朝慰问和到蒙古人民共和国慰问援蒙华工,还参加莫斯科第六届世界青年联欢节并获得金质奖章;近年曾去美国、日本及台湾,为大陆与台湾及国际的文化交流做出贡献。魏喜奎多年来对青年演员的培养不遗余力,对学生严格要求、耐心教导,倾注心血。


猜你喜欢
魏喜奎大师不仅是一位艺术造诣精深的曲艺名家,更是为中华民族戏曲事业开山立派,成就卓著的戏曲大家。新中国成立后,她与曹宝禄、顾荣甫等一起创演曲艺剧,是北京曲剧的主要创始人。她的演唱歌喉纯美,感情真挚,高唱低吟运用自如,吐字行腔韵味隽永,具有独特的演唱风格。...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