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市豫剧团演出陈派名剧《叶含嫣》
时间:2024-08-01 07:15:06 阅读: 次 作者:凝寒 青春Drama
为纪念陈素真大师逝世三十周年,2024年4月9日晚,西安市豫剧团首演《叶含嫣》;5月18日,再次打磨上演;8月30日,即将在西安市新城剧场再次绽放,有时间的朋友一定要现场观看!
陈素真是豫剧界第一代女演员,豫剧名旦六大家之一,被称为“豫剧皇后”。她从艺近70年,开创了豫剧形式美之先河,更开创了独具一格、深受广大观众喜爱的豫剧陈派艺术。《叶含嫣》是豫剧陈派的经典花旦戏,由西安市豫剧团创始人樊粹庭在20世纪30年代改编的《洛阳桥》而来,讲述了元朝末年一出以善恶终有报为主题的爱情喜剧故事。陈素真在此剧中融入了诸多表演,首创、独创了“甩大辫”“舞扇子”等整套的豫剧花旦表演程式,曼妙绝伦。
河北省豫剧团1957年旅行公演《叶含嫣》节目单
1957年,陈素真大师对刻苦练功的李素芹深深感动,在河北省豫剧团为学生李素芹传授《叶含嫣》一剧。1958年~1962年期间,陈素真大师在邯郸市东风剧团为学生李素芹进一步加工、提供《叶含嫣》该剧。此外,在剧团导演苏泽民,编剧周孝武老师、张于老师,作曲惠景林老师的共同努力创作下,使得该剧在国务院、长安剧院等地大放异彩。李素芹在继承陈素真大师的基础上,对《叶含嫣》有许多发展与创新:如甩辫穿衣、转扇子、蒙头红、手绢功、抛扇子等等。此外,还加入了大段唱腔,使此剧深深烙上了李素芹的风格。李老师发明创造的这些技巧,仍是活跃在豫剧舞台上诸多陈派弟子在演“叶含嫣”时必用的,也已经成为这出戏演出时不可或缺的流派特色固定性表演。
1962年,陈素真大师离开邯郸市东风剧团,调往天津市豫剧团,并担任领衔主演,仍然常演《叶含嫣》一剧,到晚年又有不少改动。
西安市豫剧团是陈派艺术的传承发扬地,时隔多年,再度将《叶含嫣》搬上西安豫剧舞台,复排力求在手眼身法步的一招一式间,精益求精;在唱、念、做、表、舞中,让陈派艺术淋漓展现。在复排中,剧团特别邀请了陈素真的学生、老一辈豫剧表演艺术家李素芹担任传授指导,并由陈派再传弟子徐俊霞领衔主演。西安市豫剧团还精选魏园园、杨燕、孙花蕊、李诗、程金霞、李嘉乐共6名青年演员担当不同幕中的女主角,为广大戏迷呈现出”名家+青春”的特殊阵容。七“嫣”共演,“传帮带”焕活老戏青春。尊重本源的传承,极大地保留了流派特色。
剧情简介
豫剧《叶含嫣》讲述了元代末年隶治混乱,各地烽烟不断,群雄并起。一日万户侯叶礼寿(耶律寿)之妹叶含嫣(耶律含嫣)与嫂嫂梵王宫降香还愿,途中巧遇少年英雄花云箭射双雕,抱打不平,十分爱慕。回府后茶饭不思,久病成疾。其兄万户侯叶礼寿见韩美妻刘氏貌美,遂生歹意。借诬告韩美巨额债务不还之机,苦打逼供,强抢民女韩美之妻刘氏为妾。叶含嫣得知其兄得病回府,探望其兄并对其好言相劝,莫要仗势欺人欺压百姓。同时请求嫂嫂规劝其兄要务正道,莫要玷污祖上名声。花云之母花婆侠肝义胆,欲设计救出韩美夫妻。后以卖野味之名过府探视,叶含嫣对花婆吐露真情实言,表明其对花婆之子花云的爱慕之意。花婆借机与含嫣计议,令花云移花接木迎亲过府逼迫叶礼寿退亲。叶含嫣在房中梳洗打扮,等候花云进府。洞房中叶含嫣对花云倾谈心事,后二人情意相通,欲结连理。叶礼寿在群雄的威压下,不得已见证其妹叶含嫣与花云拜堂成亲,放韩美夫妻团圆的故事。
笔者在5月18日于西安新城剧场现场观看了《叶含嫣》演出。现场演出反响极好,乐队和演员配合紧密,足以体现全场演职人员的精工打磨。“思云”一场,孙花蕊的唱腔耐听、表演到位,很好地刻画了一个相思成疾的娇弱姑娘的形象。“探府”一场,李诗的演唱和表演也可圈可点,边唱边舞水袖发挥的也很好。到了重点唱词“梳妆”,青年演员程金霞的扇子功可谓当今豫剧舞台的佼佼者,和叶含嫣这个人物完美融合到了一体。“洞房”中,梅花奖徐俊霞老师的唱腔自然不用多说,其表演分寸拿捏地很好,表演不温不火,非常含蓄地表达了对花云的倾慕之情,耐听的音色加上恰如其分的表演给全局画上了完美的句号。此外,配角李利军的叶礼寿和孙苗的花婆,这两位演员的表演非常也非常不错,是剧中的不可或缺的角色。诚然,一部戏的演出或多或少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比如剧场对时间的严格要求,使得叶含嫣很多唱段在这次演出中并没有呈现,如“劝哥哥且息怒听妹言讲”“叶含嫣并非是轻薄女子”等候等。如果该剧在后续可以继续打磨提高,精简“借银”“打街”场次以及叶礼寿的表演,将叶含嫣在“思云”“梳妆”的唱腔保留完整,再加上叶含嫣的其他唱段,会给观众留下更加深刻的印象,使该剧可以长久屹立豫剧舞台,成为经典剧目中的经典!
陈素真是豫剧界第一代女演员,豫剧名旦六大家之一,被称为“豫剧皇后”。她从艺近70年,开创了豫剧形式美之先河,更开创了独具一格、深受广大观众喜爱的豫剧陈派艺术。《叶含嫣》是豫剧陈派的经典花旦戏,由西安市豫剧团创始人樊粹庭在20世纪30年代改编的《洛阳桥》而来,讲述了元朝末年一出以善恶终有报为主题的爱情喜剧故事。陈素真在此剧中融入了诸多表演,首创、独创了“甩大辫”“舞扇子”等整套的豫剧花旦表演程式,曼妙绝伦。

河北省豫剧团1957年旅行公演《叶含嫣》节目单
1957年,陈素真大师对刻苦练功的李素芹深深感动,在河北省豫剧团为学生李素芹传授《叶含嫣》一剧。1958年~1962年期间,陈素真大师在邯郸市东风剧团为学生李素芹进一步加工、提供《叶含嫣》该剧。此外,在剧团导演苏泽民,编剧周孝武老师、张于老师,作曲惠景林老师的共同努力创作下,使得该剧在国务院、长安剧院等地大放异彩。李素芹在继承陈素真大师的基础上,对《叶含嫣》有许多发展与创新:如甩辫穿衣、转扇子、蒙头红、手绢功、抛扇子等等。此外,还加入了大段唱腔,使此剧深深烙上了李素芹的风格。李老师发明创造的这些技巧,仍是活跃在豫剧舞台上诸多陈派弟子在演“叶含嫣”时必用的,也已经成为这出戏演出时不可或缺的流派特色固定性表演。
1962年,陈素真大师离开邯郸市东风剧团,调往天津市豫剧团,并担任领衔主演,仍然常演《叶含嫣》一剧,到晚年又有不少改动。
西安市豫剧团是陈派艺术的传承发扬地,时隔多年,再度将《叶含嫣》搬上西安豫剧舞台,复排力求在手眼身法步的一招一式间,精益求精;在唱、念、做、表、舞中,让陈派艺术淋漓展现。在复排中,剧团特别邀请了陈素真的学生、老一辈豫剧表演艺术家李素芹担任传授指导,并由陈派再传弟子徐俊霞领衔主演。西安市豫剧团还精选魏园园、杨燕、孙花蕊、李诗、程金霞、李嘉乐共6名青年演员担当不同幕中的女主角,为广大戏迷呈现出”名家+青春”的特殊阵容。七“嫣”共演,“传帮带”焕活老戏青春。尊重本源的传承,极大地保留了流派特色。

豫剧《叶含嫣》讲述了元代末年隶治混乱,各地烽烟不断,群雄并起。一日万户侯叶礼寿(耶律寿)之妹叶含嫣(耶律含嫣)与嫂嫂梵王宫降香还愿,途中巧遇少年英雄花云箭射双雕,抱打不平,十分爱慕。回府后茶饭不思,久病成疾。其兄万户侯叶礼寿见韩美妻刘氏貌美,遂生歹意。借诬告韩美巨额债务不还之机,苦打逼供,强抢民女韩美之妻刘氏为妾。叶含嫣得知其兄得病回府,探望其兄并对其好言相劝,莫要仗势欺人欺压百姓。同时请求嫂嫂规劝其兄要务正道,莫要玷污祖上名声。花云之母花婆侠肝义胆,欲设计救出韩美夫妻。后以卖野味之名过府探视,叶含嫣对花婆吐露真情实言,表明其对花婆之子花云的爱慕之意。花婆借机与含嫣计议,令花云移花接木迎亲过府逼迫叶礼寿退亲。叶含嫣在房中梳洗打扮,等候花云进府。洞房中叶含嫣对花云倾谈心事,后二人情意相通,欲结连理。叶礼寿在群雄的威压下,不得已见证其妹叶含嫣与花云拜堂成亲,放韩美夫妻团圆的故事。

猜你喜欢
研讨会特邀陕西省文联副主席、陕西省剧协名誉主席刘远,戏剧评论家胡安忍,陕西省艺术研究院原院长、陕西省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丁科民,陕西省戏剧家协会副主席、陕西师范大学教授穆海亮等省内知名专家为本剧巡诊把脉。...
新一年的脚步越来越近,在这跨年迎新的时刻,西安市豫剧团年终压轴好戏豫剧《王佐断臂》《三上轿》即将精彩登场!...
西安市豫剧团开展2023年西安市戏曲进乡村社区文化惠民演出活动,涵盖了豫剧、秦腔、川剧变脸、劲歌金曲、小品等多种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
本次巡演群星荟萃,有来自北京市、上海市、江苏省、贵州省及陕西省内各地的优秀群众文艺作品,这些文艺作品时代主题突出,文化内涵丰富,不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更是有温度、接地气、暖人心的群众文艺佳作。...
曲江新区工会2022年度总结表彰暨2023年工作部署大会在西演SPACE 西安广电大剧院 石榴花剧场隆重召开,我公司工会荣获曲江新区先进工会基层组织,王华辉同志荣获优秀工会干部荣誉称号。...
全剧只有6场的《芝兰花开》,也只有5个人物,但具有代表性的人物关系所构成的冲突,以小见大,体现出女市长支蕙兰作为一名优秀共产党员的高风亮节。...
西安市豫剧团与开封市豫剧院本着友好合作的原则,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将成为推动豫剧发展的新动力,在守正创新上实现新作为,更好地展现豫剧魅力,铸就中华传统文化新辉煌。...
西安市豫剧团《芝兰花开》主角支惠兰市长的饰演者黄河表示,饰演支惠兰时既要演出铁面,又要演出柔情,所以要从人性的角度出发,让表演更贴近生活,让市长形象更加鲜活走心,这样才能更加打动观众,也才能让廉政教育更加生动而真实。...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