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2日黄梅戏《马毛姐》将在学院大剧场上演
时间:2023-05-10 10:20:52 阅读: 次 作者: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戏曲学院师生的重要回信精神,在教学相长中探寻艺术真谛,在服务人民中砥砺从艺初心,国戏研究生处继续搭建学术科研创作平台,进一步推动“中国戏曲学院研究生跨系部联合创作项目”,打破专业壁垒,共同交流、共同创作,实践与学理共融,深化产学研联动合作,拓宽研究生人才培养模式,积极创造有高度、有广度、有温度的优秀艺术作品。
中国戏曲学院2022年度研究生跨系部联合创作剧目——黄梅戏《马毛姐》将于2023年5月12日18:30,在中国戏曲学院大剧场上演!
剧组主创人员采访马毛姐

中国戏曲学院2022年度研究生跨系部联合创作剧目——黄梅戏《马毛姐》将于2023年5月12日18:30,在中国戏曲学院大剧场上演!

本剧取材于“七一勋章”获得者——渡江英雄马毛姐真实事迹。
马毛姐原名马三姐,14岁参加渡江战役,曾6次运送解放军渡过长江,毛主席为其改名为马毛姐。
马毛姐出生在安徽省无为县船户人家,一家靠捕鱼为生。哥哥被特务追捕,马父因儿子逃跑被抓,母亲被逼无奈只好把马毛姐送去汪地主家当童养媳,用三块大洋卖身钱赎回马父,马毛姐过着辛苦劳作、挨打挨骂的童养媳生活。1948年安徽解放,哥哥救下出逃的马毛姐,这才结束了她的悲惨生活。
马毛姐看见人民解放军帮助穷人,明白“只有共产党能救老百姓”的道理,她立下壮志,参加渡江战役,要帮助千千万与自己一样的穷人解放,改变命运!
马毛姐原名马三姐,14岁参加渡江战役,曾6次运送解放军渡过长江,毛主席为其改名为马毛姐。
马毛姐出生在安徽省无为县船户人家,一家靠捕鱼为生。哥哥被特务追捕,马父因儿子逃跑被抓,母亲被逼无奈只好把马毛姐送去汪地主家当童养媳,用三块大洋卖身钱赎回马父,马毛姐过着辛苦劳作、挨打挨骂的童养媳生活。1948年安徽解放,哥哥救下出逃的马毛姐,这才结束了她的悲惨生活。
马毛姐看见人民解放军帮助穷人,明白“只有共产党能救老百姓”的道理,她立下壮志,参加渡江战役,要帮助千千万与自己一样的穷人解放,改变命运!



主创团队:谭欣,2021级艺术管理与文化交流系研究生
导师:覃爱东
陈欢,2021级艺术管理与文化交流系研究生
导师:刘三平
制作组的话
黄梅戏《马毛姐》是一部以“七一勋章”获得者马毛姐为主要人物的现代戏,展现了新中国成立前夕,战争年代人民百姓的苦难生活和对解放的强烈渴望。74年前的渡江战役,百万雄师过长江,靠的是万千木船。在渡江战役中,马毛姐年仅14岁,手臂中弹仍然咬牙坚持,6次横渡长江,运送3批解放军成功登岸,是闻名全国的“渡江英雄”。“我觉得,开着船带解放军过去,是件顶好的事,我一点也不害怕。”
14岁的马毛姐正是因为一种素朴的愿望,参与了一场伟大的战争。至此,一位年轻女性参与书写的历史就此改变了她的个人命运,也成为一代人的共同记忆,珍藏后世,熠熠生辉。在中国共产党发展的百年征程中,有无数的革命烈士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仍然坚持着自己的理想信念。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保持国戏“国戏一棵菜”精神,历史不容遗忘,我们应当向马毛姐这样爱党护党、舍身忘我、信念永存的伟大楷模学习。榜样在前,吾辈当自强!
任诗颖,2019级戏曲文学系研究生
导师:田志平
编剧的话
黄梅戏《马毛姐》创作于2021年建党百年之际,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践行国戏守正创新思想,在尊重史实资料基础上,提炼出最适合舞台表现的内容进行创作,加以艺术创作处理方式,尽可能展现一个贫穷落魄、被动挨打的渔家少女马三姐变成渡江战役女英雄马毛姐的成长史。黄梅戏大戏《马毛姐》结构分别是抓丁、童养、逃跑、借船、捞船、渡江,共六场。遵循“一人一事”的叙事手法,讲述马三姐从天真无邪的渔家女在经历哥哥出逃、父亲被抓、沿街乞讨、地主下套、母亲卖女、嫁人挨打、解放出逃、帮助解放军六次横渡长江,逐渐成长为“渡江英雄”的励志故事。
胡艳彬,2020级导演系研究生
导师:邹德旺
汝鑫淼,2020级导演系研究生
导师:邹德旺
戴靓,2022级导演系研究生
导师:王永庆
导演组的话
黄梅戏《马毛姐》的故事发生在安徽省无为县,因此我们选择黄梅戏这个剧种,把剧种与故事紧密结合起来,希望能够通过地域特色和剧种特点来诠释英雄人物马毛姐。以不同的场次展现英雄马毛姐不同时间段的经历,在创作期间,我们时刻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戏曲学院师生重要回信精神,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弘扬中华戏曲艺术,时刻秉持守正创新的创作理念,是我们国戏人的重要责任。
董子谊,2020级舞台美术系研究生
导师:马路
舞美设计阐述
舞美设计采用线条和局部写实的处理手法灵活机动,在画面中不受任何视点约束,也不受时间空间的束缚,达到既简洁又丰富的表现场景。地面采用多个高低错落可移动的平台,通过不同的组合表现不同的情绪场景。中性布景结合道具使观众自主产生联想,画面场景既交代又不完全交代给观众,使观者产生对画面之外的延伸遐想。
灯光设计阐述
灯光设计的整体方向追求质朴感和厚重感,包括对人物的造型光尽可能丰富立体,不过于突出某个角色。舞美方面主体使用了富有江北特色的渔网结构和梁架结构,灯光以此为依托,在大环境的渲染上多表现鱼米之乡的特色,描绘时空环境的同时注重对人物精神层面的外化与表现。
孙小涵,2021级舞台美术系研究生
导师:秦文宝
谭珍妮,2021级舞台美术系研究生
导师:彭丁煌
服装设计阐述
服装设计着重写实,整体人物服装在款式与廓形的设计上保留了当时比较典型的服装样式。服装总体上具有“灰色”的调性,质朴而凝重,每个角色既要符合当时的年代,符合属于他们性格的符号,还要体现他们各自担任的不同角色的性格和特点。并且服装从不同层面强调了角色的肖像感,以细节强化每个角色的身份,凸显出人物性格以及想要表达的感受,以此展现出层次递进的服装特色。希望让观众在剧中寻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份共鸣。
王梓霖,2021级舞台美术系研究生
导师:龚元
造型设计阐述
《马毛姐》这部剧整体设计风格偏写实淳朴,又是在革命战争时期,所以整体形象更低调、平实。因此,这部剧的整体造型设计思路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符合剧本人物形象,身份地位及境遇氛围。二是符合剧本整体舞美设计风格,做到风格统一。整部剧中着重夸张体现他们的性格特征和社会地位,强调不同类型人物的特点。尤其是这部剧中的主角马毛姐,她只有十几岁,还只是一个小女孩,但是她性格坚毅勇敢,所以在设计她的整体形象时,既要符合她的年纪,又要符合她的性格特征。
导师:覃爱东
陈欢,2021级艺术管理与文化交流系研究生
导师:刘三平
制作组的话
黄梅戏《马毛姐》是一部以“七一勋章”获得者马毛姐为主要人物的现代戏,展现了新中国成立前夕,战争年代人民百姓的苦难生活和对解放的强烈渴望。74年前的渡江战役,百万雄师过长江,靠的是万千木船。在渡江战役中,马毛姐年仅14岁,手臂中弹仍然咬牙坚持,6次横渡长江,运送3批解放军成功登岸,是闻名全国的“渡江英雄”。“我觉得,开着船带解放军过去,是件顶好的事,我一点也不害怕。”
14岁的马毛姐正是因为一种素朴的愿望,参与了一场伟大的战争。至此,一位年轻女性参与书写的历史就此改变了她的个人命运,也成为一代人的共同记忆,珍藏后世,熠熠生辉。在中国共产党发展的百年征程中,有无数的革命烈士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仍然坚持着自己的理想信念。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保持国戏“国戏一棵菜”精神,历史不容遗忘,我们应当向马毛姐这样爱党护党、舍身忘我、信念永存的伟大楷模学习。榜样在前,吾辈当自强!
任诗颖,2019级戏曲文学系研究生
导师:田志平
编剧的话
黄梅戏《马毛姐》创作于2021年建党百年之际,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践行国戏守正创新思想,在尊重史实资料基础上,提炼出最适合舞台表现的内容进行创作,加以艺术创作处理方式,尽可能展现一个贫穷落魄、被动挨打的渔家少女马三姐变成渡江战役女英雄马毛姐的成长史。黄梅戏大戏《马毛姐》结构分别是抓丁、童养、逃跑、借船、捞船、渡江,共六场。遵循“一人一事”的叙事手法,讲述马三姐从天真无邪的渔家女在经历哥哥出逃、父亲被抓、沿街乞讨、地主下套、母亲卖女、嫁人挨打、解放出逃、帮助解放军六次横渡长江,逐渐成长为“渡江英雄”的励志故事。
胡艳彬,2020级导演系研究生
导师:邹德旺
汝鑫淼,2020级导演系研究生
导师:邹德旺
戴靓,2022级导演系研究生
导师:王永庆
导演组的话
黄梅戏《马毛姐》的故事发生在安徽省无为县,因此我们选择黄梅戏这个剧种,把剧种与故事紧密结合起来,希望能够通过地域特色和剧种特点来诠释英雄人物马毛姐。以不同的场次展现英雄马毛姐不同时间段的经历,在创作期间,我们时刻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戏曲学院师生重要回信精神,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弘扬中华戏曲艺术,时刻秉持守正创新的创作理念,是我们国戏人的重要责任。
董子谊,2020级舞台美术系研究生
导师:马路
舞美设计阐述
舞美设计采用线条和局部写实的处理手法灵活机动,在画面中不受任何视点约束,也不受时间空间的束缚,达到既简洁又丰富的表现场景。地面采用多个高低错落可移动的平台,通过不同的组合表现不同的情绪场景。中性布景结合道具使观众自主产生联想,画面场景既交代又不完全交代给观众,使观者产生对画面之外的延伸遐想。
灯光设计阐述
灯光设计的整体方向追求质朴感和厚重感,包括对人物的造型光尽可能丰富立体,不过于突出某个角色。舞美方面主体使用了富有江北特色的渔网结构和梁架结构,灯光以此为依托,在大环境的渲染上多表现鱼米之乡的特色,描绘时空环境的同时注重对人物精神层面的外化与表现。
孙小涵,2021级舞台美术系研究生
导师:秦文宝
谭珍妮,2021级舞台美术系研究生
导师:彭丁煌
服装设计阐述
服装设计着重写实,整体人物服装在款式与廓形的设计上保留了当时比较典型的服装样式。服装总体上具有“灰色”的调性,质朴而凝重,每个角色既要符合当时的年代,符合属于他们性格的符号,还要体现他们各自担任的不同角色的性格和特点。并且服装从不同层面强调了角色的肖像感,以细节强化每个角色的身份,凸显出人物性格以及想要表达的感受,以此展现出层次递进的服装特色。希望让观众在剧中寻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份共鸣。
王梓霖,2021级舞台美术系研究生
导师:龚元
造型设计阐述
《马毛姐》这部剧整体设计风格偏写实淳朴,又是在革命战争时期,所以整体形象更低调、平实。因此,这部剧的整体造型设计思路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符合剧本人物形象,身份地位及境遇氛围。二是符合剧本整体舞美设计风格,做到风格统一。整部剧中着重夸张体现他们的性格特征和社会地位,强调不同类型人物的特点。尤其是这部剧中的主角马毛姐,她只有十几岁,还只是一个小女孩,但是她性格坚毅勇敢,所以在设计她的整体形象时,既要符合她的年纪,又要符合她的性格特征。
猜你喜欢
说到黄梅戏,就不能不提到《天仙配》,提到《天仙配》就一定要说一说70年前在上海举办的那场戏曲界盛会。1954年,上海华东区戏曲观摩大会上,黄梅戏《天仙配》迎来的她的高光时刻,连续斩获剧目剧本一等奖、优秀演出奖、导演奖、音乐奖等多项荣誉。...
黄梅戏《女国医》由湖北省演艺集团出品,湖北省戏曲艺术剧院创作演出,入选2022年度文化和旅游部历史题材创作扶持工程项目。...
该剧由竹溪县山二黄剧种保护传承展演中心创演,力图挖掘并表现出一个几近湮没的革命志士的青春壮举,展现何恐烈士短暂而又波澜壮阔的一生及其无所畏惧的革命生涯。全剧通过四个篇章,第一幕《风起云涌》、第二幕《山重水复》、第三幕《黑云压城》、第四幕《义薄云天》,热情讴歌了何恐烈士为革命勇于献身的初心不改与使命担当。...
弦歌琴韵迎新岁,古调新腔唱华章。欢乐喜庆的器乐演奏《百花满园迎新春》拉开整场晚会的序幕,京剧、昆曲、评剧等多个节目闪亮登场。...
黄梅戏《秦香莲》讲述了秦香莲嫁于陈世美后,夫妻恩爱育有一双儿女,但在陈世美进京赶考得中状元后,却被招为驸马,富贵荣华、锦衣玉食,从而狠心的抛弃了妻室儿女。秦香莲千辛万苦带着一双儿女进京寻找丈夫,却遭到陈世美的驱逐甚至追杀。...
本场演出特别邀请第31届中国戏剧梅花奖得主、国家一级演员梅院军参与演出,同时由国家二级演员、东莞市戏剧家协会副主席、东莞市梨园戏剧艺术团团长朱秋敏领衔主演,还有东莞市戏剧家协会主席团成员张安泉、协会理事黄贵平等联合主演,阵容强大。...
演出开始前,安徽再芬黄梅艺术剧院副院长潘伟和我校教务处处长、本科生院副院长、本科生院办公室主任武晓君互赠纪念礼品,象征着我校同再芬黄梅的友好合作与不解之缘。...
经典黄梅戏《江姐》特别邀请第31届中国戏剧梅花奖得主、国家一级演员梅院军参与演出。梅院军舞台形象俊朗、气质儒雅、唱腔纯正、表演潇洒干净,曾获得多届省级戏曲表演奖项,是黄梅戏舞台上深受观众喜爱的优秀青年演员。...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