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非遗之昆曲:吴侬软语中的江南风情
时间:2022-12-15 16:46:20 阅读: 次 作者:美国SINOUS艺术协会
“昆曲无它,唯一美字”。作为中国现存最古老的剧种之一,昆曲浸润于江南的氤氲水汽和吴侬软语中,透着浓郁的江南风情。昆曲糅合了唱念做打、舞蹈及武术等,其唱腔华丽婉转、念白儒雅、表演细腻、舞蹈飘逸,被誉为“百戏之祖”。
2001年5月18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巴黎宣布第一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名单,共有19个申报项目入选,其中包括就中国的昆曲艺术,中国成为首次获此殊荣的19个国家之一。
昆曲,原名“昆山腔”或简称“昆腔”,清代以来被称为“昆曲”,现又被称为“昆剧”。昆曲艺术于元末明初发源于苏州昆山,至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它是中国各种古老戏曲中尚存的剧种,也是世界流传至今的最古老的剧种之一, 是中国戏曲艺术的瑰宝,被称为百花园中的一朵“兰花”。
就中国古典戏剧艺术而言,除昆山腔之外,“四大声腔”的另三大声腔弋阳腔、海盐腔和余姚腔都已不复存在。从世界范围来看,希腊的古典戏剧历史上曾有过辉煌,但今天除了文学部分尚保存外,演出部分已经失传,与之相比,昆剧不仅留下了大量价值极高的剧本和音乐乐谱,而且演出模式和表演艺术也得以流传,并仍活跃在当今的戏曲舞台上,展现出独特的艺术魅力,这是中国传统文化对世界戏剧宝库的杰出贡献。
昆曲的历史
昆曲的源头可追溯到宋元时期的南戏,当时南戏主要剧本是“传奇”,演唱传奇的声腔很多,其中最古老的是发源于浙江海盐的海盐腔;流传于江西、两广等地的弋阳腔;分布于浙江绍兴及江苏常州、镇江等地的余姚腔和“流丽悠远,出乎三腔之上”的昆山腔。
但在明代万历之前,昆腔还只是流行于吴中的“小集南唱”的清曲,沿后的“清柔婉折”之腔是在明代中叶以后变革发展而来的。 昆曲由清唱搬上舞台,成为戏剧,是由梁辰鱼的《浣纱记》开始的。昆山梁辰鱼(1519-1591)号少白、又号仇池外史,是著名戏曲作家,精诗词,通音律。魏良辅改腔的成就使他颇受鼓舞,他经常设特大坐榻和桌案,自己西向坐,教人歌曲,学者列序两旁。
自万历初年,昆曲很快地扩展到江、浙各地,成为压倒其它南戏声腔的剧种。随之由士大夫带进北京,与弋阳腔并为玉熙宫中大戏,当时称为"官腔"。从此,昆曲俨然成了剧坛的盟主,数百年来,对许多剧种的舞台艺术,产生过深厚的影响。
昆剧的兴盛和它称霸剧坛的时间约长达二百三十年久,即从明代隆庆、万历之交开始,到清代嘉庆初年(1570-1800),这是昆剧艺术最有光辉和成就最为显著的阶段,剧作家的新作品不断出现,表演艺术日趋成熟,行当分工越来越细致。
“昆曲无它,唯一美字”
昆曲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体现在文学,音乐,舞蹈,表演,服饰等广泛领域,代表了中国古典戏曲艺术曾达到的最高艺术成就和最高品位,后起的任何一个戏曲剧种不得不以它为师为宗。
先说唱词,丝丝入扣,千锤百炼,其文学性为今人的功力所不及。
如《西厢记・长亭》那支《端正好》:“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牡丹亭・惊梦》那支《皂罗袍》:“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朝飞暮卷,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贱!”
这几段千古佳句,既写景,又写情,每一字每一词都可建构一部绝版的琼瑶小说体。
从曲调上来看,昆曲被称为清丽柔婉、俊雅悠扬的“水磨腔”。
何谓“水磨”?若品过用水磨粉做出的宁波汤团,那份无可释然的细腻与柔滑自会漾在听者的心头。昆曲奇就奇在它的音乐性,舒缓悠扬,淡雅柔糯,像碧螺春茶,像五粮液酒,像工笔山水画。乐器以笛子为主,还有三弦、琵琶、笙。昆剧的那支横笛,简直是《封神演义》中四大天王手里的琵琶,笛声一起,勾魂摄魄,不由人心旌摇荡。
同时,昆曲集吴越的歌舞于一身,每一招每一式都是一支迤俪婀娜的舞姿。
可以说,昆剧熔中国的歌舞诗画于一炉,集中华艺术精华之大成。其雅,雅得不晦涩;其美,美得不妖艳。
昆曲,走过漫漫岁月长河,已被历史所认可。对这一中华瑰宝,如何在继承中寻保护、求发展,值得深思。
2001年5月18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巴黎宣布第一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名单,共有19个申报项目入选,其中包括就中国的昆曲艺术,中国成为首次获此殊荣的19个国家之一。
昆曲,原名“昆山腔”或简称“昆腔”,清代以来被称为“昆曲”,现又被称为“昆剧”。昆曲艺术于元末明初发源于苏州昆山,至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它是中国各种古老戏曲中尚存的剧种,也是世界流传至今的最古老的剧种之一, 是中国戏曲艺术的瑰宝,被称为百花园中的一朵“兰花”。

昆曲的历史
昆曲的源头可追溯到宋元时期的南戏,当时南戏主要剧本是“传奇”,演唱传奇的声腔很多,其中最古老的是发源于浙江海盐的海盐腔;流传于江西、两广等地的弋阳腔;分布于浙江绍兴及江苏常州、镇江等地的余姚腔和“流丽悠远,出乎三腔之上”的昆山腔。
但在明代万历之前,昆腔还只是流行于吴中的“小集南唱”的清曲,沿后的“清柔婉折”之腔是在明代中叶以后变革发展而来的。
自万历初年,昆曲很快地扩展到江、浙各地,成为压倒其它南戏声腔的剧种。随之由士大夫带进北京,与弋阳腔并为玉熙宫中大戏,当时称为"官腔"。从此,昆曲俨然成了剧坛的盟主,数百年来,对许多剧种的舞台艺术,产生过深厚的影响。
昆剧的兴盛和它称霸剧坛的时间约长达二百三十年久,即从明代隆庆、万历之交开始,到清代嘉庆初年(1570-1800),这是昆剧艺术最有光辉和成就最为显著的阶段,剧作家的新作品不断出现,表演艺术日趋成熟,行当分工越来越细致。

昆曲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体现在文学,音乐,舞蹈,表演,服饰等广泛领域,代表了中国古典戏曲艺术曾达到的最高艺术成就和最高品位,后起的任何一个戏曲剧种不得不以它为师为宗。
先说唱词,丝丝入扣,千锤百炼,其文学性为今人的功力所不及。
如《西厢记・长亭》那支《端正好》:“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牡丹亭・惊梦》那支《皂罗袍》:“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朝飞暮卷,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贱!”
这几段千古佳句,既写景,又写情,每一字每一词都可建构一部绝版的琼瑶小说体。
从曲调上来看,昆曲被称为清丽柔婉、俊雅悠扬的“水磨腔”。
何谓“水磨”?若品过用水磨粉做出的宁波汤团,那份无可释然的细腻与柔滑自会漾在听者的心头。昆曲奇就奇在它的音乐性,舒缓悠扬,淡雅柔糯,像碧螺春茶,像五粮液酒,像工笔山水画。乐器以笛子为主,还有三弦、琵琶、笙。昆剧的那支横笛,简直是《封神演义》中四大天王手里的琵琶,笛声一起,勾魂摄魄,不由人心旌摇荡。
同时,昆曲集吴越的歌舞于一身,每一招每一式都是一支迤俪婀娜的舞姿。
可以说,昆剧熔中国的歌舞诗画于一炉,集中华艺术精华之大成。其雅,雅得不晦涩;其美,美得不妖艳。
昆曲,走过漫漫岁月长河,已被历史所认可。对这一中华瑰宝,如何在继承中寻保护、求发展,值得深思。
猜你喜欢
昆曲的艺术魅力,恰似一幅绚丽多彩的画卷,徐徐展开在世人面前。昆曲所蕴含的文化价值,更是不可估量。...
10月19、20日,江苏省昆剧院国家一级演员,有宝藏女孩之称的徐思佳与大家共同分享昆曲旦行之美,展现出了昆曲旦角丰富的表现力。...
非遗传承人何苏生老师首先向大家介绍了武义昆曲的由来,讲述了武义草昆多年来的曲折传承之路,何老师还向同学们展示了亲自手绘的四张典型脸谱。...
对临川派与吴江派的这场论争,吴新雷提出三点认识,一是关于汤、沈的功过得失。他认为,沈璟和汤显祖在明代万历年间的剧坛上是两面鲜明的旗帜。...
演出开始,昆剧团的老师向居民们介绍了昆曲的历史和艺术特色,从昆剧唱腔、角色行当、舞蹈身段等方面解析了昆剧的前世今生,经典片段轮番上演。...
从明代中叶至清代初期,昆曲是影响最大的声腔剧种。清代中叶后,昆曲开始走下坡路,成为曲高和寡的阳春白雪。近两百年来,昆曲几经沉浮,时而淡出人们视线,时而又被拉回来。...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