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届中国(黄河流域)戏剧红梅大赛圆满落幕
时间:2022-07-04 13:39:44 阅读: 次 作者:张向阳
“锣鼓铿锵,奏响华彩乐章;梨园欢歌,同唱盛世辉煌。”经过四天八场的激烈角逐,第五届中国(黄河流域)戏剧红梅大赛圆满落幕。7月1日晚,颁奖典礼在山东聊城举行。前来参赛的选手不但切磋了技艺、提高了水平,也感受到了山东文化的魅力和山东人的热情。在交流中,大家发现黄河流域戏剧有共同的根与脉。
地方戏相互借鉴
传统戏曲尽显魅力风雅,精致的妆容、优美的唱腔、华美的服饰,一举一动展现出古典之美。几天来,选手们在舞台上激烈角逐、各展风采,上演了《秦香莲》《霸王别姬》《穆桂英挂帅》《白蛇传》《红灯记》《击鼓骂曹》《打龙袍》《法门寺》《战冀州》等精彩选段。恢宏的气势,绚丽的舞台,精美的服饰,高亢嘹亮的唱腔,细腻传神的表演,赢得现场群众的阵阵掌声。
大赛中,山东省文化艺术学校33岁的青年教师陈扬获得了本次比赛最高分。
陈扬在山东梆子《战冀州》中饰演马超。陈扬说,自己是抱着学习的态度来参赛的,比赛中看到全国各地演员的表演,还有以前没听过的剧种,感觉很开眼界。据了解,为更好传承发展山东梆子这一国家级非遗保护项目,山东省文化艺术学校成立了山东梆子实验剧团,剧团演员的平均年龄不到20岁,是一支年轻的戏曲队伍。这次比赛来了40多人,包括乐队、配演等,对于实验剧团的年轻学生来说,这次比赛既是学习,也是实践。“看看别的剧种,有些表演非常漂亮,这也是取别人之长、补自己之短,地方戏应该相互借鉴,吸取养分,丰富自身。通过比赛中的交流沟通,对于演员表演、提升自身业务水平、滋养自身剧种有重要的作用。”陈扬说。
感受山东的热情
36岁的雷小均,是甘肃演艺集团秦腔艺术剧院的演员,他从艺已经22年了,算得上是“老演员”。这次,他演出秦腔《吕布与貂蝉》中的片段,饰演吕布。据他介绍,甘肃跟陕西有着一样的秦腔艺术。此次,他们的参赛选手坐了十多个小时大巴从甘肃赶过来,虽然千里迢迢非常辛苦,但大家都觉得是一次难得的机会。他说:“黄河上游和黄河中下游文化艺术的沟通很有意义,不管秦腔、晋剧,还是豫剧,虽然剧种不同,语言和唱腔不一样,但表演都是一样的,它的四功五法,也全部是相通的。有些其他剧种演员的表演特别棒,可以相互学习借鉴。”
虽然在地理位置上不属于黄河流域,但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戏剧家协会主席肖帅也带领9名兵团豫剧团的演员来参赛。他说:“第五届中国(黄河流域)戏剧红梅大赛是业内高度认可的一个比赛。这次大赛组委会给我们发出邀请,我们也努力为演员搭建平台,让演员多出来交流学习,提升专业水平。我们第一次组织这么大规模的代表队参加,9名演员参赛,都表现不错,在高手如云的舞台上同台竞技,发挥正常,毫不逊色,展现了兵团戏曲演员的实力,为推进兵团文化走出来,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据肖帅介绍,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豫剧团获得过文华奖、梅花奖、白玉兰奖等奖项,为文化润疆和兵团文化走出去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这次来山东,大家都感受到了山东浓厚的文化氛围和山东人的热情,也感受到了广大观众对戏剧的爱好和支持。
注入了新的活力
山东省文联党组书记、副主席王世农在大赛颁奖礼上致辞时表示,黄河流域的戏曲历史悠久、特色鲜明、种类丰富、影响深远,黄河流域戏剧红梅大赛为广大戏曲工作者搭建起展示才华、相互学习、共同提高的重要平台,社会影响较大,为我国戏曲事业繁荣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本届大赛由中国(黄河流域)戏曲联盟、山东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聊城市人民政府主办,山东省戏剧家协会、中共聊城市委宣传部、聊城市文化和旅游局、聊城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承办。中国(黄河流域)戏剧红梅大赛每两年举办一届,时隔五年再次落户山东。本次大赛是历届赛事中规模最大的一届,京剧、豫剧、秦腔、山东梆子、河北梆子、晋剧、评剧、曲剧、吕剧、柳子戏等30余个戏曲剧种登台亮相。
“黄河流域的戏剧有共同的根与脉,黄河中下游的戏剧,多数是从黄河上游的剧种演变过来的。所以说不管是秦腔、晋剧,还是二人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像从一个母体培育出来的。所以大家一交流、一看,发现都是一家人,都能找到共同的根儿。”山东省戏剧家协会常务副主席、秘书长柴心记告诉记者,比赛中还发现了不少新苗子,各个剧种都有,他们年龄不大,但功底扎实,像一股清泉,为各剧种注入了新的活力。

地方戏相互借鉴
传统戏曲尽显魅力风雅,精致的妆容、优美的唱腔、华美的服饰,一举一动展现出古典之美。几天来,选手们在舞台上激烈角逐、各展风采,上演了《秦香莲》《霸王别姬》《穆桂英挂帅》《白蛇传》《红灯记》《击鼓骂曹》《打龙袍》《法门寺》《战冀州》等精彩选段。恢宏的气势,绚丽的舞台,精美的服饰,高亢嘹亮的唱腔,细腻传神的表演,赢得现场群众的阵阵掌声。
大赛中,山东省文化艺术学校33岁的青年教师陈扬获得了本次比赛最高分。
陈扬在山东梆子《战冀州》中饰演马超。陈扬说,自己是抱着学习的态度来参赛的,比赛中看到全国各地演员的表演,还有以前没听过的剧种,感觉很开眼界。据了解,为更好传承发展山东梆子这一国家级非遗保护项目,山东省文化艺术学校成立了山东梆子实验剧团,剧团演员的平均年龄不到20岁,是一支年轻的戏曲队伍。这次比赛来了40多人,包括乐队、配演等,对于实验剧团的年轻学生来说,这次比赛既是学习,也是实践。“看看别的剧种,有些表演非常漂亮,这也是取别人之长、补自己之短,地方戏应该相互借鉴,吸取养分,丰富自身。通过比赛中的交流沟通,对于演员表演、提升自身业务水平、滋养自身剧种有重要的作用。”陈扬说。
感受山东的热情
36岁的雷小均,是甘肃演艺集团秦腔艺术剧院的演员,他从艺已经22年了,算得上是“老演员”。这次,他演出秦腔《吕布与貂蝉》中的片段,饰演吕布。据他介绍,甘肃跟陕西有着一样的秦腔艺术。此次,他们的参赛选手坐了十多个小时大巴从甘肃赶过来,虽然千里迢迢非常辛苦,但大家都觉得是一次难得的机会。他说:“黄河上游和黄河中下游文化艺术的沟通很有意义,不管秦腔、晋剧,还是豫剧,虽然剧种不同,语言和唱腔不一样,但表演都是一样的,它的四功五法,也全部是相通的。有些其他剧种演员的表演特别棒,可以相互学习借鉴。”
虽然在地理位置上不属于黄河流域,但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戏剧家协会主席肖帅也带领9名兵团豫剧团的演员来参赛。他说:“第五届中国(黄河流域)戏剧红梅大赛是业内高度认可的一个比赛。这次大赛组委会给我们发出邀请,我们也努力为演员搭建平台,让演员多出来交流学习,提升专业水平。我们第一次组织这么大规模的代表队参加,9名演员参赛,都表现不错,在高手如云的舞台上同台竞技,发挥正常,毫不逊色,展现了兵团戏曲演员的实力,为推进兵团文化走出来,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据肖帅介绍,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豫剧团获得过文华奖、梅花奖、白玉兰奖等奖项,为文化润疆和兵团文化走出去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这次来山东,大家都感受到了山东浓厚的文化氛围和山东人的热情,也感受到了广大观众对戏剧的爱好和支持。
注入了新的活力
山东省文联党组书记、副主席王世农在大赛颁奖礼上致辞时表示,黄河流域的戏曲历史悠久、特色鲜明、种类丰富、影响深远,黄河流域戏剧红梅大赛为广大戏曲工作者搭建起展示才华、相互学习、共同提高的重要平台,社会影响较大,为我国戏曲事业繁荣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本届大赛由中国(黄河流域)戏曲联盟、山东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聊城市人民政府主办,山东省戏剧家协会、中共聊城市委宣传部、聊城市文化和旅游局、聊城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承办。中国(黄河流域)戏剧红梅大赛每两年举办一届,时隔五年再次落户山东。本次大赛是历届赛事中规模最大的一届,京剧、豫剧、秦腔、山东梆子、河北梆子、晋剧、评剧、曲剧、吕剧、柳子戏等30余个戏曲剧种登台亮相。
“黄河流域的戏剧有共同的根与脉,黄河中下游的戏剧,多数是从黄河上游的剧种演变过来的。所以说不管是秦腔、晋剧,还是二人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像从一个母体培育出来的。所以大家一交流、一看,发现都是一家人,都能找到共同的根儿。”山东省戏剧家协会常务副主席、秘书长柴心记告诉记者,比赛中还发现了不少新苗子,各个剧种都有,他们年龄不大,但功底扎实,像一股清泉,为各剧种注入了新的活力。



猜你喜欢
文化和旅游部“新时代舞台艺术优秀剧目展演”剧目、陕西重大文化精品扶持项目、陕西省大型舞台艺术创作项目,西安易俗社原创秦腔历史剧《昭君行》在本轮于西安的演出后,该剧将于4月12日亮相北京参加新时代舞台艺术优秀剧目展演,在北京民族文化宫大剧院唱响这曲民族和合的秦腔史诗。...
秦腔《花亭相会》是全本戏《对玉环》里的—折,由以念白吃重的“观诗”和对唱见功的“相会”组成。演员们独具风格,各尽其妙,台下掌声此起彼伏。...
秦腔《再续红梅缘》取材于中国明代周朝俊的传奇作品《红梅记》,借鉴了京剧、秦腔、粤剧等剧种的同一题材剧目,保留了秦腔《游西湖》中《鬼怨·杀生》的经典片段及“吹火”绝技,是戏曲回归传统经典的一次新尝试。...
易俗社原创秦腔历史剧《昭君行》集合编剧刘恩平、导演杨君、作曲党红岩等强大主创阵容,由中国戏剧梅花奖、文华奖、白玉兰奖获得者,国家一级演员惠敏莉领衔主演,汇聚了屈鹏、李东峰、高二强、李洪刚、温军海、王辉、马义排、秦小燕、李卫平等西安易俗社中坚力量,还有脱颖而出的优秀青年演员张倩、魏继刚、范海龙、王凤芸、段德宣、彭丹琦等,是一部充满青春力量、让人耳目一新的秦腔史诗。...
新编历史剧《诗圣杜甫》择取诗人杜甫重要的人生经历并将其编织成一台秦腔本戏,各场次内容可概括为泰山明志、长安蹉跎、安史之乱、贬谪台州、草堂务农、落魄湘江。六场戏,从英姿勃发的青年杜子美,到久不重用、屡遭贬谪的中年,再到身心交瘁的暮年杜甫,平平常常娓娓道来,也没有设置序和尾声,然而戏却饱满流畅、意味深广。...
秦腔现代剧《楷模村》以陕北绥德郝家桥村为原型,讲述了陕北黄土高原深处一个普通乡村几十年的奋斗故事。抗战时期,在绥德地委的领导下,村民积极响应党中央和陕甘宁边区政府号召,广泛开展民主政治、乡村改造、发展生产、拥党拥军等抗日救国活动,特别是在大生产运动中表现突出,1944年被誉为绥德分区的“农村楷模”。...
秦腔本戏《忠保国》《周仁回府》《清风亭》《破洪州》《铡美案》《穆桂英大破洪州》《金沙滩》《慈母泪》《玉堂春》《大登殿》及折子戏《香山寺·还愿》《天官赐福》《放饭》《斩单童》《抱妆盒》《古城会》等多部精彩剧目,共计四十余场于2月27日晚圆满收官。...
展学昌先生演出的《花云带箭》,遵传统郗派的路子,为王化民先生所排,一经上演便广受好评,也成为了展学昌先生的代表剧目,每到一地演出,便将《花云带箭》作为“打炮戏”来首演,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