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曲剧团建团40周年优秀剧目展演:新京味儿文化“圈粉”新观众
时间:2024-03-27 15:54:11 阅读: 次 作者:于帆
3月4日至26日,北京市曲剧团建团40周年优秀剧目展演在北京天桥艺术中心开演。北京市曲剧团党总支副书记、总经理崔迪介绍:“演出的剧目既有老京味儿,又有新京味儿,有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创排的《骆驼祥子》,有七八十年代的《少年天子》,有九十年代的《烟壶》《茶馆》《龙须沟》,还有新世纪后创排的《四世同堂》《正红旗下》,更有近几年创作的《我这一辈子》《离婚》《九重阙》。”
作为北京唯一的地方戏,北京曲剧是以魏喜奎先生为代表的曲艺名家创立的新兴剧种。北京曲剧的表演没有传统戏曲的程式,是贴近生活的现实主义表演风格,以演绎清代和近现代北京题材见长。其唱腔以单弦曲牌为基本音乐素材发展而成,道白以普通话为基础,突出北京方言特色,具有浓郁的京腔京味儿。自该剧种诞生以来,先后创演剧目200余部,既打造了《杨乃武与小白菜》《箭杆河边》《珍妃泪》《方珍珠》等众多脍炙人口的精品佳作,也涌现出曹宝禄、魏喜奎、李宝岩、孙砚琴、关学曾等北京曲剧艺术家。
北京曲剧由老舍先生命名。今年恰逢老舍先生诞辰125周年,通过展演的形式纪念老舍先生成为主旨之一。此外,北京市曲剧团还推出多项主题活动,不仅掀起新一轮北京曲剧热潮,还“圈粉”更多青年观众。
3月11日至13日,全球青年多维对话之“曲韵新颂 京声传情”走近北京曲剧专场活动举行。来自埃及、贝宁、俄罗斯、韩国、尼泊尔、萨尔瓦多等国家的15名外籍青年深入体验北京曲剧,并围绕中国戏剧表演艺术开展跨文化交流。在体验、对话中,各国青年对北京曲剧艺术产生了浓厚兴趣。
他们观摩了北京曲剧《茶馆》演出,跟随北京曲剧团的专业演员学唱北京曲剧经典剧目《茶馆》选段,还与剧目主创团队和专家进行座谈交流,深入了解老舍与北京曲剧的特殊情缘。埃及留学生王云在活动中对中国的戏剧产生了浓厚兴趣,她决定要将老舍先生作为论文选题。贝宁留学生木兰表示,尽管文化背景迥异,但观看北京曲剧表演时,完全能够理解作品表达的内容。“是文化艺术对人类的普遍意义将我们联系在一起,这也是开展文化交流的意义所在。”木兰说。
3月16日,一场以“穿越时光旋律”为主题的北京市曲剧团公共开放日活动,吸引了近百名观众走进院团,与国家一级演员李相岿、优秀北京曲剧青年演员颜瑾近距离接触,感受北京曲剧的独特魅力。活动现场还组织了“同台演绎经典”“体验传统服装”“看台词猜剧名”等活动,观众纷纷表示收获颇多,对北京曲剧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对京味儿文化也更感兴趣了。
北京曲剧与北京市曲剧团是全国专业艺术品种中的单一剧种和单一剧团,诞生于新中国成立之初。自建团以来,剧团始终保持着固有本色和韵味,不断推广京味儿文化。近年来,北京市曲剧团一方面充分挖掘剧目经典文化资源,拓展演出新样式,探索文旅融合新路径,尝试剧目衍生文创产品开发,另一方面致力于打造品牌,凸显剧种魅力。
崔迪表示,北京曲剧剧种命名70多年以来,尤其是建团40年来,北京曲剧的优秀剧目得到积累,艺术表现手段愈来愈丰富多彩。无论是题材的挖掘、剧本的创作,还是音乐创作、舞台美术等方面,均已上升到一个新高度。“透过北京曲剧看北京,通过北京曲剧讲好北京故事,品味北京的温度和风格,擦亮北京的城市文化名片,树立北京的城市文化形象。”崔迪说,在新时代文旅融合的大趋势下,北京曲剧历久而弥新。我们将力争实现北京曲剧的新突破、新传播、新增长,努力创作符合当下市场需求及当代观众审美的精品力作,开拓演艺新空间,实现新的经济增长点。
京味儿是北京曲剧的“魂儿”,不仅体现在音乐和语言上,更包括北京人的生活习惯、性格、气质、风俗等各个方面。随着时代变化,京味儿在各方面都融入了新的特点,形成了新的审美情趣。“新时代打造新京味儿,是北京市曲剧团不懈的追求。”崔迪说。
作为北京唯一的地方戏,北京曲剧是以魏喜奎先生为代表的曲艺名家创立的新兴剧种。北京曲剧的表演没有传统戏曲的程式,是贴近生活的现实主义表演风格,以演绎清代和近现代北京题材见长。其唱腔以单弦曲牌为基本音乐素材发展而成,道白以普通话为基础,突出北京方言特色,具有浓郁的京腔京味儿。自该剧种诞生以来,先后创演剧目200余部,既打造了《杨乃武与小白菜》《箭杆河边》《珍妃泪》《方珍珠》等众多脍炙人口的精品佳作,也涌现出曹宝禄、魏喜奎、李宝岩、孙砚琴、关学曾等北京曲剧艺术家。
北京曲剧由老舍先生命名。今年恰逢老舍先生诞辰125周年,通过展演的形式纪念老舍先生成为主旨之一。此外,北京市曲剧团还推出多项主题活动,不仅掀起新一轮北京曲剧热潮,还“圈粉”更多青年观众。
3月11日至13日,全球青年多维对话之“曲韵新颂 京声传情”走近北京曲剧专场活动举行。来自埃及、贝宁、俄罗斯、韩国、尼泊尔、萨尔瓦多等国家的15名外籍青年深入体验北京曲剧,并围绕中国戏剧表演艺术开展跨文化交流。在体验、对话中,各国青年对北京曲剧艺术产生了浓厚兴趣。
他们观摩了北京曲剧《茶馆》演出,跟随北京曲剧团的专业演员学唱北京曲剧经典剧目《茶馆》选段,还与剧目主创团队和专家进行座谈交流,深入了解老舍与北京曲剧的特殊情缘。埃及留学生王云在活动中对中国的戏剧产生了浓厚兴趣,她决定要将老舍先生作为论文选题。贝宁留学生木兰表示,尽管文化背景迥异,但观看北京曲剧表演时,完全能够理解作品表达的内容。“是文化艺术对人类的普遍意义将我们联系在一起,这也是开展文化交流的意义所在。”木兰说。
3月16日,一场以“穿越时光旋律”为主题的北京市曲剧团公共开放日活动,吸引了近百名观众走进院团,与国家一级演员李相岿、优秀北京曲剧青年演员颜瑾近距离接触,感受北京曲剧的独特魅力。活动现场还组织了“同台演绎经典”“体验传统服装”“看台词猜剧名”等活动,观众纷纷表示收获颇多,对北京曲剧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对京味儿文化也更感兴趣了。
北京曲剧与北京市曲剧团是全国专业艺术品种中的单一剧种和单一剧团,诞生于新中国成立之初。自建团以来,剧团始终保持着固有本色和韵味,不断推广京味儿文化。近年来,北京市曲剧团一方面充分挖掘剧目经典文化资源,拓展演出新样式,探索文旅融合新路径,尝试剧目衍生文创产品开发,另一方面致力于打造品牌,凸显剧种魅力。
崔迪表示,北京曲剧剧种命名70多年以来,尤其是建团40年来,北京曲剧的优秀剧目得到积累,艺术表现手段愈来愈丰富多彩。无论是题材的挖掘、剧本的创作,还是音乐创作、舞台美术等方面,均已上升到一个新高度。“透过北京曲剧看北京,通过北京曲剧讲好北京故事,品味北京的温度和风格,擦亮北京的城市文化名片,树立北京的城市文化形象。”崔迪说,在新时代文旅融合的大趋势下,北京曲剧历久而弥新。我们将力争实现北京曲剧的新突破、新传播、新增长,努力创作符合当下市场需求及当代观众审美的精品力作,开拓演艺新空间,实现新的经济增长点。

猜你喜欢
申报主角奖:胡优,37岁,国家二级演员,北京市曲剧团领衔主演,毕业于中国戏曲学院学士学位。李永德,国家一级演员,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北京戏剧家协会会员,中国戏曲学院外聘教师。...
清华附中上地学校老舍戏剧社的同学们倾情演绎了北京曲剧正红旗下的全剧,该剧是北京曲剧团根据老舍先生的同名自传体小说改编的文艺精品之作。...
《菊花赋》以中原农村为背景,以菊花产业发展为主线,巧妙地采用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的艺术风格。在现实主义层面,生动真实地再现了农村生活的点点滴滴;浪漫主义则体现在对菊花文化富有诗意的理想化描绘中。...
曲剧《义烈女》是一部由樊粹庭创作的四大悲剧之一,最早名为《义烈风》,首次演出于1935年。该剧讲述了书生庄鸿文因家庭变故逃至荥阳,遇到了塾师童继善的女儿童玉珊,两人产生了爱情。...
此次河南曲剧《胡光山色》入选“百戏中华·国家大剧院非遗戏曲展演”,是河南曲剧首次凭借艺术家自身荣登首都国家大剧院舞台,在河南戏曲传承发展历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正值著名河南曲剧艺术家、国家一级演员、“胡派”创始人胡希华80大寿、从艺60年纪念,由“胡派”大弟子、中国曲艺最高奖“牡丹奖”表演奖获得者、国家一级演员、河南省曲艺家协会副主席白军选,举全家之力、率领“胡派”老中青三代传承人,历时一年多,精心打造了集“胡派”六十年艺术之大成,融合现代新型舞台手段的立体回忆录式舞台戏剧,是对传统非遗河南曲剧演出形式做出...
为了向北京的戏迷朋友们更好的展现我们这出戏,《胡光山色》剧组这支年轻而富有活力的团队,怀着对河南曲剧艺术的炽热深情与尊崇敬畏,全身心投入到紧张排练之中。...
11月17日下午,由河南省曲剧艺术保护传承中心精心打造的现代曲剧《雪绒花开》在襄城县文博中心大剧院精彩上演,作为河南省第十六届戏剧展演“省市组”的重要剧目,此次演出不仅展示了河南省曲剧艺术的魅力,也赢得了现场观众的一致好评。《雪绒花开》是根据郑州圆方集团薛荣书记的真实事迹改编而成的现代戏,自创作以来便备受关注。...
永庆升平2024德云社甲辰年纲丝节系列演出“粉墨氍毹”之曲剧《杨乃武与小白菜》暨德云曲剧团成立庆典演出...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