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曲剧《文天祥与忽必烈》官方海报发布

时间:2024-05-10 20:00:53 阅读:
北京曲剧《文天祥与忽必烈》 
重磅推出 官方海报
北京曲剧文天祥与忽必烈
两个朝代的更迭

南宋端平三年的五月,一个男婴出生在江南庐陵县(今江西吉安)的富田村,他的父亲为他取名为文云孙。小时候的文云孙看见乡贤欧阳修等人的画像,谥号里都有“忠”字,便羡慕不已,并立志成为他们的一员。21岁的文云孙参加科举,他的试卷被皇帝亲自点为头名。这位新科状元,缓缓写下自己的新名字:文天祥
作为骁勇善战的草原黄金家族的后裔,忽必烈有一种敏锐的战略家天赋。他取得了他的祖父--成吉思汗终生所未能取得的成就,征服并统一了全中国。从成吉思汗开始,经窝阔台、蒙哥再到忽必烈,历经三代,七十余年,结束了我国历史上较长时期的分裂割据局面,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两个英雄的相见

蒙古军队大举南侵,文天祥主张抗敌,积极备战。但他的建议未被采纳,这位忠贞耿直的年轻人自请免职,回到故乡。39岁时,应诏起兵勤王,集结万人军队保卫都城,但朝内党政不断,使他的策略再度落空。南宋亡国后,他仍拥立赵昰继续抗争,意图光复国土。在这最后的抗争中,他的战友、家人一一飘零遇害,他依然坚持抗元,终因战事不利被捕。

忽必烈作为征服者,多次试图说服文天祥归顺新朝。作为一个极其强势的帝王,他率蒙古大军横扫欧亚,无数帝王、国王、哈里发、酋长想见忽必烈,老远就要爬着进来。而面对文天祥,忽必烈亲自劝降,称“以事宋之心事我,当为丞相”。可见忽必烈对文天祥的欣赏和尊重,看得出,他对这位南宋忠臣的气节和才华充满认可,同时,他也希望利用文天祥的影响力来巩固自己的统治。

可反观文天祥,面见忽必烈之后,不卑不亢,长揖不拜,道“我国已亡”而概不接受大元政权,称“自死以外,别无他求”。

一个国家的统一

忽必烈是欣赏和敬重文天祥的。在长达三年的时间里,一直派人不断招降,希望其效力大元。而文天祥在狱中,始终坚守自己的忠义信念,即使在面对死亡威胁时也未曾动摇。他的诗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流传千古,成为忠烈不屈的象征。

至元十九年,文天祥被押解至大都柴市的刑场,在写下“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之后,面南而跪,凛然就义。然而戏剧性的一幕发生了,忽必烈已然反悔,想要追回诏书,可为时已晚。他们之间的故事,也以文天祥绝笔中的一段衣带赞而结束:

“孔曰成仁,孟曰取义。唯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学何事? 而今而后,庶几无愧。”

文天祥主张保卫宋朝、刷新政治、改革弊政、发展经济;忽必烈意图建立蒙汉联合政权、停止杀戮、恢复秩序、统一国家。文天祥抗元有功,忽必烈意图一统,二者刀兵相见,如同水火,却从无对错。只道是,二者皆为真男子,都为真英雄,泱泱中华有此二人,乃民族之幸,华夏之光。

北京曲剧《文天祥与忽必烈》围绕南宋王朝瓦解,元朝开国皇帝忽必烈以威逼利诱种种手段劝降文天祥,并意图籍此瓦解天下抗元浪潮,埤助元朝统治。文天祥遥望故乡心怀故国誓死不屈,并作《正气歌》以明志节,壮烈成仁的故事。院团将携手国内顶级主创团队,集结院团老、中、青三代演员同台献艺,通力协作,为观众们献上一出慨然,怆然,浩然之气的史诗大戏。

猜你喜欢

北京市曲剧团共6名演员参加本次演出任务,曲艺联唱《北京中轴线》以丰富多彩的曲艺形式与民族器乐演奏,巧妙融合北京中轴线申遗成功的宏大背景,生动展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
北京演艺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张金玲一行赴中国评剧院、北京市曲剧团调研,实地考察两院团办公环境,观看排练现场并慰问演员,随后听取近年来工作汇报。...

“北京曲剧进校园”大戏公演

此次将北京曲剧正红旗下搬上舞台,不仅是为了庆祝社团成立十周年,更是为了通过戏剧戏曲活动,传承中华文化、弘扬民族艺术。...

北京市曲剧团综合党支部召开发展党员大会

让我们坚定信仰追求,克服困难坎坷,不负韶华、砥砺奋进,顽强拼搏打开北京曲剧事业发展的新天地,为首都文艺事业贡献力量。...

北京曲剧《我这一辈子》即将唱响韩国

北京曲剧《我这一辈子》剧目简介 我出生在旧时代,打小聪明,十五岁去到冥衣铺学了个裱糊匠的手艺,娶妻生子,这辈子图得就是个安分体面。...

北京市曲剧团2024年度“名家讲堂”

老师还邀请演员进行实操训练,模拟接受采访或发表感言的场景,并对大家进行点评和指导。...
演出结束后,现场专家给予了北京曲剧《少年天子》选段打猎高度评价:演出大气磅礴,令人眼前一亮。...

北京市曲剧团张少勇

张少勇,国家一级演员,中国戏曲学院表演系特聘声乐专家,北京演艺集团文化形象大使,民革中央中山文化交流协会理事,北京音乐家协会会员,北京戏剧家协会会员。...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